Site icon About 24/7

兒時受虐易患憂鬱症,服藥不一定能有效治療

轉載從: Tech News 科技新報

世界衛生組織 WHO 資料顯示,全世界約有 2 億人罹患各式各樣憂鬱症,是威脅人類健康的殺手之一,僅次於心血管疾病。許多自殺者生前都罹患精神疾病,最多的就是憂鬱症。但憂鬱症的成因錯綜複雜,患者服藥後不一定有效,科學家仍努力研究,盼能找出預防及治療的良方。

血清素(serotonin)是人體的神經傳導物質,具調節情緒作用,有「快樂荷爾蒙」稱號。有一派學說認為,憂鬱症病因正是血清素功能障礙(低落)所致,讓病患快樂不起來。百憂解(Prozac)等「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SRIs)之所以用於治療憂鬱症,就是它們能減緩血清素分解的速度,延長血清素對神經傳導的作用時間。但百憂解雖然可提升病人體內血清素濃度,憂鬱症狀卻需一段時間才可緩解,且對有些病人根本無效,因此這個理論也有人不認同。

童年受虐,憂鬱機率為其他人 5 倍

臨床發現,童年時期經歷受虐、霸凌、重大創傷者,成年後罹患憂鬱症的機率是一般人的 5 倍。統計資料顯示,受虐兒成年後罹患憂鬱症的機率高達 16%。推測受虐兒的不安全感、信任危機、低自尊心、無助感等負面的人格特質是影響往後發展為憂鬱症的主因。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最新研究顯示,早期生活的逆境會使個體更傾向消極思維,這可能導致嚴重的憂鬱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這項研究結果提供生物學和心理證據,支持受虐兒與憂鬱症之間的關係。

幼時受虐的老鼠,長大後的認知及行為較負面

研究發表在今年 4 月《神經心理藥理學》(Neuropsychopharmacology)期刊,使用年幼時受逆境(adversity)處理的老鼠來研究。研究團隊發現,這些老鼠長大後注射壓力荷爾蒙皮質酮(Corticosterone)後,更容易產生負面認知反應。且較低劑量的皮質酮只會引起負面認知反應,一般老鼠(對照組)完全沒有負面反應。

研究還發現,年幼時曾遭受逆境的老鼠很少預期好事發生,就算對其給予獎勵,也很難學會將行為與獎勵連結起來。這些獎勵相關的認知障礙尤其值得關注,因為憂鬱症主要特徵之一就是對從前愉快的經驗喪失興趣。

本次發現支持一種觀點,即患有情緒障礙風險的人可能喪失從記憶中回想快樂經驗的能力,進而無法引導自己進行曾讓人愉快的活動。研究人員認為,這些神經心理學效應可幫助解釋為什麼早期生活的逆境會使人們更容易罹患憂鬱症。

先前研究顯示,憂鬱症患者處理情緒相關資訊的的方式與正常人不同,他們對世界的看法很負面,這點可透過觀察他們如何解讀不同表情的照片和文字訊息來評估,但目前仍不清楚這是憂鬱症的原因還是後果。

K 他命也有療效

十多年前,醫師發現 K 他命對憂鬱症也有療效。百憂解只對約一半憂鬱症病人有效,而對百憂解沒有反應的病患中,有 75% 對 K 他命有反應,且 K 他命藥效更快、效期長。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今年已正式核准一款含 K 他命衍生物成分的抗憂鬱症藥物 Spravato 上市。由於 K 他命也能引發人體興奮感,究竟是否真能治療憂鬱症目前尚未有定論,因此有些醫學專家對含 K 他命類似成分的 Spravato 療效持保留態度,甚至引發學術界、精神病學家和健康研究人員的擔憂。

結語

有些人可能誤認為憂鬱症患者不夠堅強,遭遇一點挫折就振作不起來,根本是抗壓力不足。其實除了心理素質、社會壓力與性格,憂鬱症患者腦內的神經傳導物質如血清素、多巴胺、腦內啡等分泌已發生異常,確實是一種疾病,且不像感冒發燒只要吃藥就能解除症狀。若身旁親友疑似得到憂鬱症,請多付出一些關心,用心鼓勵或陪伴他們就醫,傾聽但不要給予太多壓力。

(首圖來源:pixabay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