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About 24/7

台灣新興科技發展的利基,科技部長這麼說

上個月科技部長陳良基宣佈政府投入 7,000 萬到 AI 研究,如今已經接近 COMPUTEX 的時間,在 IBM Technology Forum,再次提及他在 IBM 紐約研發中心看量子電腦的見聞,並且強調臺灣 AI 的優勢。

李開復曾說過台灣不應該發展 AI,但遇到陳部長則解釋說,台灣搭配物聯網發展,就有足夠資料可以用在 AI 發展了。Alpha Go 背後的開發黃士傑曾對部長說,如果沒有新的硬體,不可能做出 Alpha Go 背後所需的複雜運算。部長強調硬體的重要性,這也是台灣過去幾年的優勢,硬體加值下,仍在 AI 上面大有可為。

關於人才流動,陳部長強調人才有流動是好事,重要的部分是當他們學成時,能夠回國服務。科技部有補助人才出國進修的計畫,而且也積極爭取人才在學成之後回到台灣。各位可以看到杜奕瑾回台成立 AI Lab,並且網羅以前在微軟的同事,Cortana 全球負責人 Mike Calcagno 加入 AI Lab。

陳部長對於 IBM 的研究成就相當感興趣,曾去 IBM 在紐約的 Thomas J. Watson Research Center,看最新的成果,如量子電腦研究。上個月科技部也宣佈與 IBM 的伙伴關係,IBM 將提供平台,協助台灣的量子電腦科研研究。

▲ 上個月陳部長解釋量子電腦的應用。(Source:科技新報)

而在政府推動的 5+2 產業,AI 能夠助長 3D 列印所欲達到的客制化製造。科技部下面的南部科學園區有幾家 3D 列印相關廠商,能成為整個生態系一員。

陳部長還提到關鍵的一年,那就是 2020 年。那一年是台積電 3 奈米投產的一年,一定有新的硬體製造可能,從上面催生新的應用可能。這也是台灣的機會所在。

延伸閱讀

(首圖來源:科技新報)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