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About 24/7

台美產業連結:聚焦半導體、航太、製藥業

轉載從: Tech News 科技新報

「今年以來,向我們詢問智慧產線的企業變多了,尤其是在台灣設置示範產線,成功後再複製到東南亞去的需求。」工研院智慧機械科技中心副組長彭達仁觀察到,去年以前,智慧產線的需求多半來自升級台灣的既有產線,今年轉為在台灣設示範產線,再複製到東南亞,這種轉變和貿易戰導致的生產基地移動有關。

至於今年有沒有台商要去中國呢?彭達仁停頓了 2 秒鐘,「嗯,今年完全沒有接到要去中國設產線的案子。」的確,這種時候誰要去中國呢?

示範產線  擦亮台灣製造招牌

工研院在台中精密機械園區內,耗資 4 億元設有 1 條智慧製造示範產線,2018 年 12 月才完工,使用的精密機械、系統整合、機械手臂、自動控制產品,全部都是來自台灣企業。一方面示範給各產業看,智慧機械有哪些運用,提供業者打樣;同時也開放國內外客戶參觀,展現台灣的製造實力。

這波台商迴流的熱潮,也加持智慧製造的需求。例如,已經成立 35 年、國內第一大飛輪健身車廠期美科技,原本在中國生產跑步機、飛輪,因應美中貿易戰,去年底就結束中國廠,回台投資新廠,預計今年營收將倍數成長,達到 44 億元。新產線如果順利運行,也可以複製到東南亞,畢竟管機器比管人單純多了。

然而,期美更長遠的企圖心不止於成長 1 倍,公司最近和工研院簽約,將在台南打造首座健身器材的智慧數位工廠。新廠佔地 3,000 坪,將引進智慧製造管理系統、彈性模組化生產線、自動倉儲系統、無人搬運車、智慧監控系統等技術,預估 3~4 年完成全廠建廠,營業額估計可達 150 億元規模。

台灣的人力、土地成本都遠高於東南亞,一定是要做高附加價值的產線,除了前述的示範產線,是為了複製到東南亞;還有一些「對成本不敏感」、「對安全很敏感」的產業,會直接在台灣落地生產。

今年 6 月,半導體設備廠、美商應用材料,啟用花 30 億元建造的南科新廠,包括副總統陳建仁、AIT(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都受邀出席。酈英傑指出,企業投資台灣,智慧財產權是安全的、營業祕密受到保護,美國主要科技大廠都在大力加碼投資台灣。

微軟、亞馬遜領軍  瞄準雲端服務

應材是半導體設備龍頭,除了設備,還會提供耗材,業界人士表示,應材來設廠,會帶來零件、耗材的訂單;但應材在意的不是成本,而是信賴,「至少不會設廠沒多久,就發現別人也做一樣的東西」。

只不過,台灣是自由經濟,國家力量不像中國那麼強勢,能提供一條龍的服務;在台灣,建廠、投產都需要時間,業績發酵還要等一段時間,但是對半導體設備及耗材絕對有帶動的效果。

工研院的智慧製造,除了半導體業,另一個大客戶是航太,航太也是高度要求精密、安全的產業,漢翔接波音、空巴訂單,能夠母雞帶小雞,帶動產業鏈的智慧產線。而且智慧產線還可讓客戶隨時追蹤進度、品質,有助增進顧客關係,是另一項難以量化的優勢。

台美再連結的趨勢,雖然是今年才真正端上檯面,然而,企業的嗅覺遠比政府更敏銳。微軟在 2 年前就來探路,找經濟部合作雲端服務,瞄準 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務)商機,沒多久亞馬遜也來了。因為,亞馬遜、微軟就是全球雲端服務的第一及第二大企業,雲端服務已經是他們最賺錢的部門,並不是起家的電商及軟體。

為何微軟、亞馬遜兩大市值上兆美元的大企業都看上台灣?彭達仁解釋,台灣是製造強國,對於很多產品的製造,都具備場域知識。美國雖然有雲端、平台技術,但是要落實到智慧製造,全世界台灣最有優勢,而台灣以中小企業居多,不容易直接談,所以找經濟部。

微軟、亞馬遜都是看上工業物聯網的商機,希望提供平台服務,裡面需要有一些基本功能、模組,供客戶使用,就好像是 Google、Dropbox 都是免費起家,但是供企業客戶使用的收費專業版,就會提供很多功能,而工廠需要什麼功能,微軟、亞馬遜不會知道,只有擅長於製造的台商知道,所以要來台灣投資。

洛克威爾  在台啟動產學合作

智慧製造在台灣落地的趨勢,正從工研院的示範產線、亞馬遜和微軟和台灣合作建置平台之後,逐漸擴散。全球的工業自動化的龍頭企業,來自美國、已有百年歷史的洛克威爾(Rockwell),也看上台中。

今年 2 月,洛克威爾和逢甲大學簽訂合作備忘錄(MOU),提供工業 4.0 的智慧製造軟、硬體設備及電腦,協助逢甲大學建置「企業聯網應用實驗室」及展示中心,進行產業合作。洛克威爾台灣區總經理譚世宏表示,產學合作比想像中成功,展示中心也吸引很多企業,今年還要和逢甲在 EMBA 班合開物聯網課程。

▲ 洛克威爾台灣區總經理譚世宏說,台灣站在智慧製造的轉捩點,好比當年手機要從諾基亞升級到 iPhone。

台灣正站在智慧製造的轉捩點,「好像當年諾基亞的手機停留在拚價格的階段,等到 iPhone 推出來,智慧手機完全推翻了諾基亞。」譚世宏用很生動的比喻,說明台灣正站在轉型的時機點上,諾基亞好比是傳統的製造,如果能夠創新,走向智慧的製造,就可以擺脫拚價格的困境,提高附加價值。

製造業智慧化起飛的關鍵在於,感測科技及大數據分析已經成熟,過去企業自動化,先求機器能動、再來是動得快、動得穩定;現在還要求做到預防性的維護,就是利用感測器收到各種物理化的數據,分析後得到更優化產線的目的,在機器故障前先通知,或者透過 AI(人工智慧)預測,讓生產更有效率。簡單的說,就是加入 AI 的產線。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