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About 24/7

因應未來社會,加州開發 AI 智慧公寓

由於少子化與高齡化,老人獨居現象將愈來愈明顯,為因應未來社會樣貌,各國政府絞盡腦汁,如新北市政府試辦青銀共居,盼一次解決空屋、高房價、獨居 3 大問題即是一例。智慧家庭應用也可望減輕長照壓力,加州新創公司 Brain of Things 宣布正在加州 3 地開發「機器人家園」,這些公寓配有大量感測器和自動化燈具和電器,透過電腦伺服器收集數據,使用機器學習演算法構建行為模型,能夠學習,適應居民的習慣和偏好。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報導形容這個機器人家園的學習能力到「幾乎令人毛骨悚然的程度」。Brain of Things 創辦人 Ashutosh Saxena 是史丹佛大學研究人員,聲稱「機器人家園能夠知道居住者在做什麼,如看電視或睡覺,隨著追蹤居住者在房裡的活動,還可以知道更多。」

譬如,居住者早上起床上班時,公寓的百葉窗會自動拉起,晚上在正確的時間自動關上;如果公寓感覺到居住者晚上起床喝水,會自動點亮夜燈;如果週末晚上晚回家,或有朋友來家裡聚會,機器人家園甚至會在星期天早上晚一點啟動日常任務。

有些人可能會質疑智慧家庭的必要性,但是對家庭裝置增加更多智慧化技術、聯網和溝通能力是不可否認的趨勢。Nest 恆溫器可學習辨識用戶的加熱偏好,而 Smart Things 等公司的產品可透過網路使用現有設備,並透過程式使裝置更智慧化。

Saxena 的學術研究側重於機器人學習和分享資訊的方式,他認為,雖然近來已經對汽車自動化給予極大關注,但自動化家庭可能更為重要,原因是人們花 5.5% 的時間在汽車上,但花在家裡的時間高達 68.7%。

Brain of Things 的機器人家園配有約 20 個運動感測器,以及燈具、家電、娛樂系統、暖氣和空調,連管道都是聯網和自動化,還有寵物專用的自動化監測和餵食系統。

居住者可使用一般開關,也可以使用語音命令或智慧手機應用程式來控制,隨著時間累積,公寓會學習一個人的偏好,並嘗試預先提供服務。這套系統需要維護以便提早發現問題,至於隱私考量,Saxena 表示臥室不會有感測器,且每個公寓收集的數據都不會離開建築物。

Brain of Things 與加州聖羅莎的房地產開發公司合作開發機器人公寓,現在已經有幾個人住在裡面,這項技術讓每月租金增加 125 美元,物業主每月要花費 30 美元維護。

維吉尼亞大學研究智慧建築科技的教授 Kamin Whitehouse 承認人們會擔心隱私問題,但是老人或殘疾人的需求應該會超過對隱私的擔憂,他認為目標受眾是真正需要的人。Saxena 認為,人們每天平均開燈關燈 100 次,每個人都會認識到自動化的好處。他說,「有一天,人們會認為起床開燈這個動作非常愚蠢。」

(首圖來源:Flickr/Franck Michel CC BY 2.0)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