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About 24/7

機器人如何陪伴老年人以色列團隊的產品從家居連結著手

目前來看,人類對於機器人的期望,大概可以分為兩類:第一、幹活,把人們從繁重且重複的勞動解放出來;第二、成為人們的夥伴。

隨著技術的發展和機器人風頭漸起,很多廠商都開始研究如何讓機器人發揮作用,主要的著力點也就是這兩種。前者已經有了​​不少的應用,單單在服務機器人分類中,類似掃地機器人等市場已經慢慢成熟了起來。而後者目前還在摸索中。

對於陪伴類機器人這塊,據觀察,多數廠商都瞄準兒童陪伴領域,對成人的產品則不多,一方面目前技術解決兒童需求比較容易,另一方面,成人對機器人陪伴的需求似乎不強烈。有需求的人群中,老年人絕對是不容忽視的群體,但在網上搜尋「老年陪伴機器人」能搜到的產品相對兒童陪伴之類也不是很多,今天要說的這以色列公司 Intuition Robotic 卻瞄準這個方向,推出一款老年陪伴機器人 Elli Q。

▲ Elli Q 機器人。(Source:Intuition Robotics

之前,英國一家慈善組織的數據顯示:

75 歲以上老人有一半是獨居狀態,而這些老年人超過 100 萬都在孤獨中度日。

更可怕的是,每天有超過 36% 的老人無法與他人交流,有 11% 的老人表示,他們每個月可能有 5 天以上見不到任何人。

由此看來,老年人的陪伴在市場上也有一定程度的供需。Elli Q 機器人就是專為老人設計的陪伴機器人,主打老人的情感與生活陪伴。之前有一些媒體報導過這款機器人,根據先前的介紹:

這款機器人可利用人工智慧技術了解家中老人的偏好,並幫助那些對新技術不敏感的老人使用社群網路、視訊聊天。如果有需要,還能教他們學會玩簡單的網路遊戲。

從外觀來看,Elli Q 的造型與市場常見的陪伴機器人還是有些區別, 這款機器人設計成機器人+可分離的平板電腦樣式。Intuition Robotic 團隊負責人表示,如此設計的主因是考慮到身為陪伴機器人,它應當有更自然的溝通能力和表達情感的方式。透過可分離的機器人本體和平板電腦螢幕,能提供更多功能和更豐富的互動方式。簡而言之,螢幕為老年人提供一些必要的訊息文字、圖像等,而機器人本體透過 LED 漫射光進行細膩的情感表達,機器人的頭部可友好親切的做出各種擬人化的動作。

另外,Intuition Robotic 還表達這個設計的另外一個考量:

我們發現老年人接觸新技術時會很猶豫,在與人形機器人互動時更為謹慎,所以我們沒有像其他人形機器人那樣給 Elli Q 設計一張經典人臉,讓老年人更舒服的與之互動。

近兩年,隨著 Echo 的火熱,加上廠商需要讓陪伴類機器人發揮更多用處,紛紛給機器人賦予更多家居關連的功能,甚至直接轉型做成智慧喇叭類的產品。Elli Q 對此有自己的思路,Intuition Robotic 負責人表示,Elli Q 主要不同於其他智慧喇叭的優勢在於它是主動去互動,這款機器人可學習用戶的行為偏好,利用用戶個性和特定目標與用戶交流並提供建議。這使得 Elli Q 能與用戶建立更強和更舒服的連接,它同時以很自然的互動方式來達到這個目標。

在語音等互動技術,Intuition Robotic 介紹,Elli Q 也有用到像 Google 之類的第三方廠商提供的語音、語義辨識等技術,但 ElliQ 背後的核心技術在於讓機器人理解所在空間發生什麼事,如何在這樣的時空環境下自主應對,以一種自然的方式與用戶互動。

舉例來說,Elli Q 可決定現在是否合適時機喚醒和建議用戶進行某項活動,比如聽音樂或看影片(鏡頭辨識出老年人用戶情緒低沉時,可以建議他們看孫子女的影片、照片,與子女打視訊電話、聽聽音樂或看看戲劇)。Elli Q 也會知道如何利用用戶的過往,更個性化的提出建議,使建議有更高可能性被採納。最後,用機器人本體的動作、聲音、燈光、螢幕顯示等多個維度,以類似人類肢體語言的方式讓互動顯得非常自然。

Intuition Robotic 表示,未來計劃在美國加州開始第一批用戶測試,包括多家合作的養老院和已向公司提出試用申請的種子用戶。未來會支援更多語言,鏡頭背後的電腦視覺技術將能辨識更多用戶行為,整合更多感測器以更感知用戶所處的環境。機器學習能力的提升和數據積累,能為用戶提供更個性化和精準的建議,達到更理想的互動效果。

不過,目前 ElliQ 目前只能在英語環境工作,Intuition Robotic 雖充分意識到中國市場的巨大機會,接下來在中國可能會有一些計畫,但詳細訊息目前還不便透露。

從投資角度看陪伴機器人市場

目前,Intuition Robotic 已得到中國投資公司耀途資本的投資,雷鋒網也藉此機會採訪了耀途資本創始合夥人陽光,聊了一下他對投資 Elli Q 及陪伴機器人市場的一些看法。

楊光表示,之所以選擇 Elli Q,首先是因為他們很看好針對獨居老年人的陪伴機器人的這個市場。

首先目前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劇,獨居老人的群體非常龐大,但現代通訊、網際網路技術以及人工智慧技術的發達並未讓這些老年人受益,陪伴機器人可幫助這些老年人與家人保持聯繫,降低孤獨感,獲取更多的資訊和休閒娛樂。

其次很看好 Intuition Robotics 的團隊,創始人 Dor 做過兩家公司 Zing Interactive Media 和 Safend 都被成功收購,之後 Dor 在阿爾卡特朗訊擔任高級副總裁,並和另外兩位聯合創始人 Itai 和 Roy 在阿爾卡特朗訊內部共同打造全球首個網路功能虛擬化(NFV)平台 Cloudband,是一個既有科技巨頭的管理經驗和創業經驗的成熟團隊。

第三是因為團隊在產品和技術有核心技術創新,特別是基於人工智慧的認知計算,不同於大部分被動互動的陪伴機器人,可以提供積極主動的智慧互動功能。

據楊光介紹,這次和耀途資本一起投資 Intuition Robotics 的還包括豐田的人工智慧基金 Toyota Research Institute、掃地機器人領軍 iRobot 和彭博社的人工智慧基金。

談起陪伴機器人這兩年市場的潮起潮落,楊光表示,陪伴機器人的技術門檻比大家想像要高,軟硬體能力都需要很強,這樣的團隊本來就不多。用戶買了價格較高的陪伴機器人,對產品很有很高的期待,認為陪伴機器人已可無縫與用戶交流,但這在目前是不真實的,技術成熟度離達到用戶真正滿意還有很遠的距離。就像人工智慧本身的發展也經歷過幾次寒冬,陪伴機器人在很多 2C 應用還不是很成熟,未來能出線的一定是針對特定人群,滿足用戶剛需的陪伴機器人。

對於接下來陪伴機器人發展趨勢,楊光的看法還是十分樂觀:

現在市場上大部分陪伴機器人都是被動式的,非剛性需求,這樣用戶的新鮮度一過,產品就失去了黏性,沒有頻繁的互動,個性化和數據積累也無從談起,所以我覺得未來的發展方向一定是往主動型陪伴機器人發展,能夠基於用戶行為主動發起互動並給與建議,建立與用戶的強連接,才能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陪伴機器人。相信隨著 NLP、NLU,認知計算等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在針對某些特定用戶群體如老年人的陪伴機器人、兒童的 STEAM 教育機器人領域,一定會有讓用戶滿意的陪伴機器人出現。

在人類社會中,有一些人群總是被人們所忽視的,他們也有一些特定的需求,當人們很難用人力去解決這些需求的時候,為特定的用戶群體創造一個能夠供給他們特定需求的機器人,是機器人行業發展應該去追求的趨勢,不論產品,單說方向上,Intuition Robotics 無疑是值得肯定的。

(本文由 雷鋒網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Intuition Robotics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