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About 24/7

炒作舊藥殃及病患,弓形蟲症藥物暴漲後在輿論壓力下降價

轉載從: Tech News 科技新報

許多特殊領域用藥隨著專利到期,日久「年華老去」藥價低迷,然而,卻仍是許多患者不可或缺的用藥,於是興起一種投資方式,也就是買下老藥所屬藥廠,或是買下藥物權利後,將老藥大幅漲價以實現獲利,弓形蟲感染用藥達拉匹林(Daraprim)就因此暴漲近 55 倍,引起輿論強烈抨擊,包括美國總統候選人希拉蕊都嚴詞批評,在強大壓力下,投資藥廠終於屈服,表示將調低價格。

弓形蟲症很少發生於免疫力正常的一般人身上,在美國,有 6,000 萬人身上帶有弓形蟲,卻對健康幾無影響,不過當免疫力下降時,如接受化療的癌症患者、接受器官移植而使用壓抑免疫力的抗排斥藥物,或是得到後天免疫不全症候群(AIDS)的患者,感染風險大增,嚴重時可能會致死,患者因此每日都須服用達拉匹林等抗弓形蟲藥物。

達拉匹林是一顆老藥,除了身為弓形蟲症的標準第一線用藥以外,也可用於瘧疾,在 1953 年就已經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上市,當時屬於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藥廠。2010 年,葛蘭素史克將美國銷售權賣給 CorePharma,隔年,CorePharma 又被 Impax Laboratories 買下;2015 年,圖靈藥業(Turing Pharmaceuticals)買下達拉匹林的權利,隨即宣布將調高售價,從 13.5 美元(約 447 元新台幣)暴漲到 750 美元(約 2.5 萬元新台幣),暴漲 54.55 倍。

消息傳出,醫療體系與病人團體大為震驚,包括美國傳染病學會以及 HIV 醫藥協會都全面抗議,表示這對需要用藥的少數弱勢病患極為不公不義,保險公司也氣得跳腳,表示可能負擔不起,醫院將被迫改用其他替代藥物,但藥效不如達拉匹林,可能損害病人健康,但是圖靈製藥創辦人暨執行長馬丁(Martin Shkreli)一開始以這顆藥物在總體醫療市場中無足輕重辯護,又表示所賺的錢會用來投入開發弓形蟲新藥,以及可與醫院及保險公司商討特殊計畫,有困難的病人還是能拿到藥物等,不過大眾與媒體不接受他的辯詞,包括希拉蕊在內,輿論嚴詞抨擊,終於讓馬丁讓步,表示會調降價格,不過確實的新定價未定。

▲ 圖靈製藥創辦人暨執行長馬丁。

這不是達拉匹林第一次漲價,達拉匹林原本一顆藥只要 1 美元,CorePharma 買下權利時就先漲了一次價,據市調公司 IMS Health 統計,此舉讓達拉匹林的營收從 2010 年的 66.7 萬美元激增至 630 萬美元,而開立處方數並未因此減少,仍為 1.27 萬份,這個先例讓後續藥廠食髓知味,當 2014 年 Impax Laboratories 以 7 億美元買下  CorePharma 與相關企業之後,再度祭出漲價,這次漲至 13.5 美元,使得開立處方數減少到 8,821 份,但總營收則再增加至 990 萬美元。

於是馬丁看上了這顆藥物,打算故技重施。事實上,這也不是馬丁第一次進行買下藥物後大幅漲價的勾當,2011 年馬丁創辦生技公司 Retrophin,買下罕病藥物 cystinuria 之後,把定價從每顆 1.5 美元調高到 30 美元,當時就已經廣受抨擊,馬丁或許因為年輕氣盛沉不住氣,受到抨擊時,竟然大嘴巴講出了藥業的潛規則,也就是實際上藥廠會與保險公司、醫院私下談判,面對談判力強的對象,就以大幅折扣售藥,甚至藥廠還會以慈善之名補貼藥價,所以事實上漲價並不如表面上影響那麼大。馬丁表示每個人都能拿到藥,不用擔心會多付錢,因為公司會跟保險公司「喬」好,此話一出,簡直成了業界公敵,馬丁即刻遭董事會開除下台一鞠躬,之後雙方還互打官司糾纏。

但是馬丁從哪裡失敗就從哪裡爬起來,打算再接再厲,2015 年 8 月又集資 9,000 萬美元成立圖靈製藥,同日以 5,500 萬美元買下達拉匹林的權利,然後大幅調高藥價,打算快賺一筆,或許馬丁認為達拉匹林前兩次調高藥價都沒有引起太多抗議,不會重演他在 Retrophin 的歷史,不幸的是這次果然又踢到鐵板,讓他再度成為輿論轟炸的對象。

 

調漲藥價已非特例

許多醫師也質疑馬丁開發弓形蟲新藥的說詞,表示達拉匹林雖有副作用,但副作用都可控制,已經是相當好的藥物,很難再開發更好的藥物,必要性也不高。另一方面,許多人認為既然達拉匹林漲價,但專利又早已到期,何不鼓勵其他藥廠開發學名藥?不過,達拉匹林於 Impax Laboratories 時代就從藥店系統下架,改由藥廠嚴控藥物流向,導致學名藥廠難以取得樣本比較藥效,而達拉匹林用於少數病人的事實,也讓學名藥廠興趣缺缺。

儘管馬丁於再度引起眾怒之後,鬆口表示將調降藥價,但翻炒舊有藥物予以漲價的產業現象不會因為他一個人的退讓而消失,除了達拉匹林的前兩次漲價,以及馬丁前公司對 cystinuria 漲價的前例以外,譬如針對多重抗藥性結核菌的藥物環絲胺酸(Cycloserine),在由羅德里斯製藥(Rodelis Therapeutics)買下後,從 30 顆 1.08 萬美元漲價到 1 顆 500 美元,羅德里斯製藥辯稱這是為了投資藥物生產線確保供應無虞;知名連環購併公司范立恩(Valeant)也自馬拉松製藥(Marathon Pharmaceutica)買下 2 款心臟用藥異丙基腎上腺素(Isuprel)與 耐危壓(Nitropress)之後,分別予以漲價 525% 與 212%,因而遭到美國國會調查,而在范立恩之前,馬拉松製藥自己在買下這兩款藥物權利時也一樣把價格漲為先前的 5 倍。

只能說,調漲藥價,甚至大幅調漲藥價都並非特例,馬丁兩次調漲藥物都慘遭砲轟,只是「專打不長眼」的結果,上次竟然大嘴巴洩漏潛規則;這回,達拉匹林已經調漲過 2 次藥價,漲到 13.5 倍,還要再大漲近 55 倍,當然引起反彈,而由於達拉匹林用途的特殊性,導致馬丁「歧視 HIV 患者」標籤上身,更添爭議,於是撞得滿頭包,反倒是其他家公司默默賺錢,卻躲過輿論抨擊的浪頭,只能說這種敏感操作不能光是財大氣粗橫衝亂撞,馬丁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過,這次事件能引起輿論對藥價問題的討論,或許也是意外對社會有功吧。

(首圖來源:Flickr/Chris Potter CC BY 2.0)

延伸閱讀: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