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About 24/7

牛津經濟研究所:2030 年將有 2 千萬製造業職位被機器人取代

轉載從: Tech News 科技新報

機器人會取代人類?不會。使用越多倉儲機器人,就新創造越多工作職缺出來。因為機器人不會創造機器人,人類設計、製造、應用、幫助它們,最重要的是,人和機器人合作帶來更多增長,增長就意味著更多工作。

亞馬遜機器人部門首席技術專家 Tye Brady 對機器人是否取代人類的回答經常被引用,幾乎是政治正確的答案。

當然,這不僅道德性正確,亞馬遜的經驗也支撐他的論點。全世界機器人密度最大的公司之一,亞馬遜倉儲引入機器人後,增加了 8 萬名員工。過去在倉儲分揀商品的員工,經過培訓成了機器人的監督員和「保姆」。每位員工同時照看多台機器人,保證機器人有東西可搬,並在機器人故障時修理。

如果從更長時間來看,人類歷史的發展已多次證明,生產效率提高會創造更多社會財富,隨之創造更多和過去完全不同的職業。

但是,機器人在某些領域取代人類的過程,依然會有非常多人短時間受到嚴重影響。

成立於 1981 年,全球頂尖國際性預測顧問機構劍橋經濟研究所(Oxford Economics)報告顯示:到 2030 年,全世界將有約 2 千萬製造業工作被機器人取代。更殘酷的現實是,被取代的工人通常會尋求物流、建築、維修和辦公室行政等工作,但這些工作同樣非常容易被機器人取代。

報導顯示,每個新安裝的工業機器人將取代 1.6 名工人,經濟發展薄弱、缺乏專業技能、高失業率的地區更容易受機器人普及衝擊。具體來說,即使在同國,欠缺專業技能的地區每個新裝載機器人導致的失業率,可能是專業技能較高的地區的兩倍。這很可能進一步加大貧富差距並導致政治兩極化。

較主流的觀點認為,機器人將影響非常多職業,從製造業工人,到記者、白領,都受自動化衝擊。但劍橋經濟研究所認為,儘管機器人正從工廠延伸到服務業,但製造業依然是影響最大的領域。在中國,這種影響尤其明顯。

自 2000 年以來,已有 170 萬製造業工作被機器人取代,包括歐洲 40 萬、美國 26 萬和中國 55 萬,其中中國發展最快。

2000 年,中國新裝機器人數量只占全世界 0.1%,而現在,全世界每 3 台新裝機器人就有一台在中國。目前,中國機器人市場占五分之一。按照目前增速,到 2030 年,中國工業機器人數量將達 1,400 萬台,遠超其他國家。

這和中國製造業中心的地位有關,隨著中國人力成本上升,以及機器人價格下降,製造業開始引入越多機器人。富士康是中國製造業龍頭,早在 2011 年,郭台銘就提出「百萬機器人」計畫,2016 年還強調,最多 10 年,富士康將用機器人取代 80% 工人。

另外,一些發達國家將工廠移到中國也加速中國的機器人發展。日本是全世界機器人發展最先進的國家之一,但從 2000 年以來,日本本國工業機器人數量減少 10 萬台,這主要是因為製造業在日本經濟占比下降,以及製造業外移,尤其是移到中國有關。

報告顯示,如果全世界機器人安裝量增加 30%,將多創造 5 萬億 GDP。對政府來說,享受機器人帶來的經濟增長同時,要防止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

(本文由 愛范兒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Flickr/Esther Vargas CC BY 2.0)

延伸閱讀: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