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About 24/7

當工作被機器人奪走,我們將面對怎樣的未來?

轉載從: Tech News 科技新報

人類自兩百多年前進入蒸汽時代以來,大量運用機器提高生產力,改變了社會結構也帶動經濟成長。我們以為科技進步就會帶來繁榮,以為有機器人幫忙做事就會變得輕鬆,卻沒發覺機器人正從「工具」進化成「勞工」,將大規模取代我們的工作,造成未來薪資成長停滯、消費力下降、所得更不均。在科技高速進步下,我們的未來也將面臨重重考驗。

機器人具學習能力,白領工作不再難以取代

最近英美日本研究分別預測機器人會在未來 20 年內取代自己國家五成勞動人口,引發了許多質疑聲浪。矽谷創業家、人工智慧趨勢觀察家馬丁‧福特(Martin Ford)指出,過去兩百多年來從未發生過機器威脅人類、取代人類的情形,因此讓許多人相信科技進步定會改善生活。但現在已有不少矽谷科技產業人士,相信未來機器人很可能對人類產生威脅,而且隨著科技高速進步,情況已跟過去大不相同,機器人不再只能取代技術含量較低、重複性高、偏重勞力性質的工作了,就連白領工作也一樣無法倖免。

福特在新作《被科技威脅的未來》Rise of the Robots: Technology and the Threat if a Jobless Future)中說明,最可能受到科技發展威脅的是「可預測性」(predictable)的工作。也就是說,如果你的工作事務都能被記錄,別人又能按照你的紀錄學會做同樣事務的話,這樣的工作就很容易遭機器人取代,這也打破過去大多數人認為高學歷就有穩定工作的迷思。

過去人們面對科技所造成的衝擊時,會選擇接受更多教育,訓練自己勝任技能更高的工作,但現在也行不通了,因為機器人能取代技能水準更高的工作,因此必須要有新的解決辦法。福特強調,所謂的「機器人」(robot)不見得是有形體的機器人,而是泛指所有智慧軟體,具有機器學習能力(machine learning),能深入分析學習人類工作紀錄、累積經驗,繼而取代人們工作。

科技影響遍及各行各業,未來工作機會更少

福特相信科技進步會對人類造成破壞式發展。以目前科技技術程度來看,「人工智慧機器人不只是取代人類體力(muscle power),而是取代腦力(brain power),現在的電腦科技會自己學習、決策,不停進步,」福特說。

▲ 《被科技威脅的未來》作者福特指出「未來人工智慧不只取代人類體力,而是取代腦力」
(圖片來源:天下雜誌出版

過去科技發展是一次只顛覆一個產業,受影響的勞工只要轉換到另一個產業就好,但現在科技無所不在,各行各業都在採用,因此影響力相當全面而且不分經濟體,例如中國也正積極發展機器人。福特認為製造業、服務業、金融或醫療產業都會受到衝擊,目前受影響最明顯的就是製造業。

不過,全球製造業在工業 4.0 的浪潮驅使下,又不得不因應產業變革,大量運用機器人、雲端運算、大數據、物聯網、虛實整合系統(Cyber-Physical System,CPS)等技術推動智慧製造發展。只是照這樣的情勢發展下去,未來又可能侵蝕我們的就業機會和國家經濟,這代表我們該放棄發展智慧製造嗎?福特認為工業 4.0 是必然趨勢,也應該持續推行,但不可否認未來工作機會將相對變得更少,我們應有更完善的因應措施,例如發展更好的社會安全網(social safety net),或以不同的財富分享方式代替。若採取保障收入的方式,或許能解決未來社會與所得不均問題,讓人們生活更有保障,但也可能使人變得懶惰,所以需要從長計議。

沒工作 = 沒收入 = 沒消費 = 威脅經濟成長,社會安全網也消失

科技除了威脅我們的工作之外,福特還提到科技對經濟方面的影響。新創公司所創造的工作機會比起過去相對少得多,一些大型科技公司如 Google、Facebook 產值高、員工數少,對比上個世紀的大型企業來看根本不成比例。

正因為新的工作愈來愈少,加上許多人的工作遭機器取代,沒工作就等於沒收入,沒收入就沒有消費力,占據工作機會的機器人又只生產不消費,對整體經濟發展影響甚鉅。畢竟國家經濟靠消費支撐,如果人民沒有消費,就算再有生產力也於事無補,社會結構也會因此出現變化;原本所得不均現象更加劇,未來消費也將更持續集中在少數高所得人士手中。

此外,低工資的工作機會如速食店,也會因為受到自動化波及而造成社會安全網瓦解。雖然這類工作薪資低、福利少、流動率高,卻為選擇不多的勞工提供了就業安全網,在找到好的工作之前做為過渡時期的賺錢手段。不過,未來這樣的安全網也將一併消失。

福特點出我們當前與未來所面臨的問題,目的並不是要提出什麼具體解決方案,而是希望我們能夠盡早正視問題、改變觀念,重新探討人力在經濟中扮演的角色,從現在開始研究與設計因應未來科技衝擊的政策。面對未來,我們自己又該具備哪些能力?福特建議「保持自我彈性,應學習『學習的能力』(learn to learn),選擇更有創意而非例行性、非可預測性的工作,努力讓自己更有附加價值」。

(首圖來源:《科技新報》攝於《被科技威脅的未來》作者馬丁‧福特來台記者會)

延伸閱讀: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