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About 24/7

試著用外語思考,有機會擺脫「情緒」的影響

轉載從: Tech News 科技新報

當英文課老師要求以英文發表意見時,您的腦子是否忙著思索適當的單字與正確的文法呢?這時候的感覺與用本國語言表達是很不同的。此時大腦專注於思考如何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因此傾向於採取分析式思考(Analytical Thinking)的模式直覺式思考(Intuitive Thinking)的運作模式會被壓抑。使用腦部核磁共振影像技術的研究顯示,當使用外語時大腦掌管理性思考的前額葉皮質部(Prefrontal Lobe)之活動情形會較為活躍,正處於理性的狀態。

當理性占上風時人變得較不受情緒影響。研究發現,當人們以外國語言思考或表達意見時,心理狀態也會產生一些微妙的變化。例如做承諾時較不會感到有壓力,或是談論令人尷尬的議題時能更坦然面對。

在一項針對 400 名以德文為母語、又能流利使用英文的受試者研究中,受試者被要求分別以兩種語言想像一個重要的日子(大考的早晨或應徵工作面試的前一天)的場景,想像過程中研究人員會引導想像兩種類別的小插曲:1. 日常瑣事,例如廚房水槽排水阻塞或抬頭看看天空的飛機;2. 與迷信有關的事件,例如打破了玻璃或是看到了流星。受試者會被要求以他們想像時所使用的語言,為這些小插曲所帶來的感受是正面或是負面的予以評分。結果顯示,當受試者使用外語(英語)思考時,他們對於負面事件的情緒反應,相對於以母語(德語)思考時明顯下降了,使用外語也造成想到象徵好運的事情時,正面的情緒也較不強烈。

人們對所遭遇之事物所產生的情緒反應,多半來自先前建立的神經連結,例如鏡子破掉與不祥之兆的負面情緒的關聯,多半是在人們年幼時就已反覆經歷而形成,當時是以母語為溝通的工具(德國人通常 12 歲開始學英文)。當以外語想像鏡子破掉時,雖然大腦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但負面的情緒連結從未以此種語言建立過,所以也不會浮現在腦海了。

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的心理學家進行了另一項研究,以驗證上述觀點。研究人員讓受試者分別以本國語言或外國語言想像一個兩難的假設性狀況:為了營救 5 名無辜者的生命,受試者必須選擇是否在火車將至時,把另外一人推倒使他被火車輾死。結果顯示,當以外國語言想像時,受試者選擇傷害一條生命以換取另外 5 個人性命的比例,較以本國語想像時高。研究團隊認為,使用外國語言使得受試者得以由情緒抽離出來,做出最合理的選擇,達到最大的效益(以一命換五命)。使用外語使受試者之思考與情感的距離變大,這使他們對殺人這項禁忌較不排斥而能做出效益極大化(utility-maximization)的選擇。

人們的思考常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情緒支配,因此儘管理性希望成為一個實事求是、腳踏實地的人,但仍常不自覺會有些天馬行空的胡思亂想甚至非分之想。禪修靜坐的修練是透過靜觀自己的種種念頭,降低那些妄想對生活的負面影響,但並非人人都能接受此種修行,且靜坐禪修也不容易。或許,使用第二語言來思考、表達,也是促進理性思考的不錯選擇,但前提是您的語言能力不錯。

(首圖來源:pixabay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