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從: Tech News 科技新報
沉浸式玩法方面,迪士尼樂園一直都走在業界前面。除了推出像《星際大戰》這種利用 VR 裝置的娛樂項目,迪士尼已計劃在全球 3 個樂園新增漫威主題園區,讓《復仇者聯盟》的超級英雄繼續吸引全球遊客。
不過遊樂場和電影連動並不是最近才興起,2017 年 5 月,美國奧蘭多迪士尼樂園便已開放一個以 9 年前《阿凡達》電影的潘朵拉世界為主題的園區。
這個占地達 4.8 萬平方公尺的擴建區域花了整整 6 年建造,最終不僅將電影裡的浮空島嶼完全重現,還專門設計了一片會在夜間發光的雨林世界,效果非常奇幻。
但迪士尼顯然沒有止步於此,近日我們在官方部落格看到一段新的影片,重點介紹了即將於 4 月 22 日後投放至潘朵拉世界的雙足機器人,同樣是在《阿凡達》電影出現過的設備。
影片中我們也看到,雖然這個機器人的造型設計的確挺像一回事,但幕後還是能找出不少「破綻」。比如很多關節部分都是靠塗裝完成,真正構成機器人的零件並不多。
還有網友留言指出,我們看駕駛員是「坐」在上面,或許就會認為這個機器人真的是靠內部機械驅動,但實際上那雙外露的「雙腿」是一副假腿,真腿則是隱藏在模具內部?
所以真相大概是,駕駛員真的要靠自己的雙腿來驅動這套「機器人模型」行走,果然理想都是美好的,現實則比較殘酷,這樣走兩步應該還是挺累人的。真要說炫技,反而是那雙指關節可動的機器手臂比較吸引人。
從體型來說,《阿凡達》這套機器人根本無法與《環太平洋》的巨大機器人相比,但由於工業感十足,這個在電影中僱傭兵使用的機器人(正式名為 AMP Suit)依靠幾次出場特寫,也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從設定來說,它其實更接近一種外骨骼系統,駕駛員需要藉助手臂和手掌的感測器,以及腳部的踏板來完成機器手臂和腿部的等比運動,並直接透過艙蓋透明玻璃觀察外部情況。
如果說《阿凡達》電影男主傑克的「Avatar」(化身)是一名納美人,那麼這些 AMP 機甲在另一種層面,也可算是這群僱傭兵在潘朵拉世界的「化身」了。
但這種「化身」也有設定上的不同,根據《阿凡達》導演詹姆斯‧卡麥隆的光風暴娛樂公司(Lightstorm Entertainment )介紹,迪士尼這套機器人實際上是為「科學家在潘朵拉世界做科研工作」而開發出來的(其實就是樂園工作人員遊街專屬,大概是超級管理員才可以擁有吧),而電影中的 AMP 機甲則是為作戰而生。
如果以後在技術力和成本允許的情況下,說不定這個機器人還真的可以做為一個迪士尼遊玩項目,開放給遊客體驗呢。
但真正的機器人粉絲可不會僅滿足於這種模型玩具。在 2017 年 10 月,美國 MegaBots 公司和日本水道橋重工公司就相約進行了一場真正的機器人對抗直播,兩者用料都採用大量厚重金屬板,駕駛艙也設計在軀幹部位,並均由真實引擎和輪胎、履帶底盤驅動,還專門設計了一套武器系統(就是一些電鋸、大鐵鉗和高速 BB 彈)。
然而表面看上去很高大上的東西,具體的對戰階段則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殘酷。與其說是機器人大作戰,倒不如說是比誰噸位更重,力氣更大……
受限於技術和成本基礎,兩台機器人都只能做上半身的關節活動,而且在做一些劈砍和位移動作時也能明顯感受到延遲感,這不僅和機器人電影中的風騷走位大相徑庭,戰鬥的觀賞性也比很多人所預期的要低不少。
但機器人在《阿凡達》世界裡有格外的價值,考慮到潘朵拉世界的陌生雨林環境,這種類人形設計反而會更適合用來當泛用性裝備。但如果要拿「戰鬥」當做我們現實世界裡機器人的立足點,其實並不是太穩。
換個角度來說,怪獸電影也好,機器人動漫也好,我們所理解和認可的「重型機器人」,和飛機坦克唯一的區別大概就是它們的外形長得像人而已,但實用性不見得會比旋轉砲台更可靠。所以,還是放棄那些近身肉搏的想法吧,我們想要的僅僅只是「拉風、耍帥和炫技」而已,這些可能才是機器人真正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