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About 24/7

離開百度後吳恩達新去向終於曝光,這次他真的要兌現「普及 AI」的允諾了

這是我的新計畫!希望能幫到你們:Deeplearning.ai 更多細節稍後披露。

時隔 3 個月,離開百度的吳恩達(英文名 Andrew)又帶著一個名叫 Deeplearning.ai 的新業務回歸人工智慧圈。雖然這顯而易見是一個關於深度學習 AI 創業專案,但截至目前,吳恩達這個專案放出的資訊十分有限:

一個 logo、一個域名,以及一條「將在 8 月完全公開」的注釋。

Launching my new project! Hope will help many of you: deeplearning.ai More announcements soon. #deeplearniNgAI pic.twitter.com/EsZecJfbrf

— Andrew Ng (@AndrewYNg) 2017年6月23日

主要業務是什麼?公司目標有哪些?會對哪些受眾群體(目標用戶)帶來幫助?這是目前最受關注的 3 個問題。

在回覆吳恩達 Twitter 的幾十條留言裡,除了大量「恭喜」與「祝福」,也有不少對吳恩達新業務相關細節的猜測,譬如這個專案是否與幾個星期前矽谷創投投資家同時也是企業家 Peter Sims 的推動有直接關係,以及「這個專案是否也會有跟線上課程網站 Coursera 相關業務」等。

有意思的是,在留言中還有幾條向吳恩達毛遂自薦的「求職信」,似乎非常迫切……

雖然諸多細節只能等 8 月才揭曉,不過還是有 Twitter 網友發現有意思的事:

這家新公司的域名似乎註冊在百度位於矽谷 Sunnyvale 的研發中心,這恰恰也是吳恩達之前工作的辦公地點。

又據 Techcrunch 報導,另一個有意思的資訊來自網路檔案網站 Wayback Machine,根據抓取的資料顯示,該域名由域名註冊服務商 Instra 註冊,並在 2015~2017 年期間被某人認領。

這些發掘的「蛛絲馬跡」又一次讓外媒興奮,認為如果這不是「巧合性」錯誤,就是百度與 DeepLearning.ai 之間仍然有某種關係。

然而,沒過多久,百度還是及時出來「打臉」了。官方的澄清是這樣的:

我們跟 Andrew 的專案沒有任何關係,但我們會祝福他能把事業做得更好。

與此同時,百度研究院的 Twitter 也同樣為吳恩達送上祝福:

在今年 3 月下旬離開百度後,吳恩達曾許諾,自己將堅持在 AI 這條路上一直走下去,並將人工智慧的好處帶給每個人。差不多在沉寂了一個月(你會發現整個 4 月他沒有發一條 Twitter)後,吳恩達又再次在圈子裡活躍起來。

此外,在離職到公布 DeepLearning.ai 這段時間內,曾有外媒報導他與多家人工智慧創業公司及線上教育平台有接觸;也有媒體向他的妻子 Carol Reiley,同時也是無人駕駛技術公司 Drive.ai 的創始人求證(否認將加入 Drive.ai),但都沒有得到「吳恩達下一步去向究竟是哪裡」的準確答案。

不過有一點可以明確,DeepLearning 這個如此通用的名字,不會被他做成垂直化的 AI 工具,或是無人駕駛及智慧家居等面向某一具體產業的技術公司。

一種比較可信的說法是,吳恩達正在開發一項與 AI 基礎設施相關聯的技術,目的就在於實現自己之前的允諾──讓人工智慧盡可能普及。

再具體來看,這項新業務可能會包括開發專業級深度學習晶片或是一套軟體解決方開發者案,甚至有可能是一種幫助開發者生成 AI 訓練資料集的工具或平台。

按照吳恩達最擅長的研究方向(別忘了他的「前身」是 Google 大腦的頂級科學家),再結合 Google Brain 3 星期前發表的自動化深度學習設計軟體 AutoML(允許人工智慧成為另一個人的架構師,並在無需人類工程師匯入的情況下自我創造,此類自動化可以使非專家更輕鬆地設計和部署 AI 系統),其實我們可以猜測,這或許與吳恩達曾在多個場合表達的「想讓底層技術邁向商業化更容易(一整套解決方案)」的說法有一致性。

換句話說,這種可以加速各種 AI 模型及產品開發程式的業務與市場化目標,與吳恩達離開百度後提過的「除了大公司,還想為創業公司及基礎研究提供機遇」的態度相契合。

因此,曾有小道訊息稱吳恩達將充分利用自己的知名度來獲得新融資,並進一步擴大他在機器智慧生態系統的影響力也有些道理。

身為人工智慧圈的頂級大腕及人工智慧教育事業的推崇者(他在教育網站 Coursera 開設的機器學習課程相當熱門),吳恩達當初離開百度的舉動頗讓人費解,而李開復對其離職提出自己的看法是:

在 7 個大黑洞之外,我們很需要更開放的 AI(人工智慧)。Andrew 的下一步可能也是被這個夢想驅動。

讓 AI 更開放,我們可以理解為──讓 AI 的實現過程更簡單,讓工程師作業過程及 AI 訓練過程更簡便,讓資料專家攫取資料更方便……貼有 Google 標籤的吳恩達,或許做的就是這項有機會讓 AI「一步到位」的工作。

(本文由 36Kr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Andrew Ng

延伸閱讀: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