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About 24/7

20 年動物實驗研究,手機輻射引發腫瘤損害 DNA

轉載從: Tech News 科技新報

手機輻射對人體到底有沒有害,至今科學界尚未有共識,但諸多科學家告誡民眾最好遠離手機。美國國家毒理部(National Toxicology Program,NTP)最新老鼠實驗結果發現,手機輻射會在雄性老鼠心臟與腫瘤罹患率增加,但雌性老鼠無顯著反應,且暴露在輻射中的老鼠大腦額皮質出現 DNA 損傷,這是科學家過去認為不可能發生的結果,證明手機輻射的確會影響老鼠的生物機能。

華爾街日報(WSJ)報導,手機使用與微波爐相同的技術,當 1980 年上市時,人類對射頻唯一已知的健康影響是它會加熱人體組織,工程師因此建立防止熱效應的射頻暴露限制,在手機用戶手冊中列出用戶吸收的射頻量,稱為人體電磁波比吸收率 SAR。隨著人們對癌症的恐慌加上手機使用時間愈來愈長,對手機致癌風險感到愈來愈擔憂。

世界各地科學家的研究成果也相互矛盾,從 1990 年代產業贊助研究工作開始,科學界對手機安全的擔憂並沒有終止。1999 年,1999 年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要求 NTP 提供更明確的答案,NTP 砸下 2,500 萬美元設計與實施這項研究,是 NTP 有史以來做過最昂貴的研究。

研究人員 2010 年開始在芝加哥一個地下實驗室將老鼠安置在訂製空間裡,並分成不同的手機輻射水平,用手機能量輻射 2 千多隻老鼠長達 2 年時間,實驗測試環境就像一個大型微波爐,最低的暴露時間大致類似每天約 9 小時的弱電接聽。

2016 年發表初步結果顯示,射頻輻射暴露與腫瘤率的小幅增加相關,雄性老鼠的腦和心臟腫瘤與在人類手機用戶中觀察到的腫瘤相似。近期 NTP 發表完整報告,除了發現老鼠腫瘤與 DNA 變化等負面影響之外,但同時也發現老鼠的壽命更長、腎臟疾病類型顯著減少。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正在審查調查結果,但表示還沒有找到足夠證據證明對人類健康有不良影響。這項研究也很難獲得科學界共識,因為老鼠暴露的輻射量遠比人類使用手機多很多,且連研究人員自己都不確定 DNA 損傷是否手機輻射造成。外部專家將能對調查結果發表評論,該機構將在 3 月進行同行評審,然後才能發表正式結論。

NTP 研究人員盡可能讓老鼠暴露在最大輻射量下,原因是若沒有發現任何影響,就可以終止手機輻射的安全性爭議,因此這項研究結果不代表人類罹癌風險,部分原因是 NTP 旨在辨識危害,而不一定是風險水平,但這項研究可能是研究人員確定一定程度的手機使用是否會導致風險增加的跳板。

美國癌症協會首席醫學和科學官員 Otis Brawley 認為手機和癌症之間的關聯證據薄弱,目前為止並沒有看到手機使用會增加人類癌症風險,但表示如果相信動物實驗結果的人,建議戴耳機通話,不要直接使用手機。

非營利組織環境健康信託(The Environmental Health Trust)也呼籲人們使用耳機,不要把手機放在褲子口袋。NTP 研究人員 Ronald Melnick 表示,即使手機輻射對人體影響還有待更多研究釐清,但他自己會使用耳機講電話。

(首圖來源:Flickr/freestocks.org CC BY 2.0)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