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翊與庫卡》人機共舞,引動人性與科技之間從未發掘的情感

156

轉載從: Tech News 科技新報

《黃翊與庫卡》人機共舞,引動人性與科技之間從未發掘的情感

如果只能相信一個夥伴,你會選擇機器還是真人?今年二月,紐約時報以「他唯一真正相信的夥伴」(The Only Partner He Trusts)為題,報導台灣知名編舞家黃翊人機共舞的科技跨界創作——《黃翊與庫卡》,於紐約 3LD 科技中心首演,同年六月底,進化版《黃翊與庫卡》即將返臺演出。機械手臂「庫卡」為何能成為舞蹈家最親密的夥伴,而藝術家又是以什麼樣的方式將感情注射進它冰冷的鋼鐵軀幹之中?

《黃翊與庫卡》的創作初衷來自於藝術家自己的生命經驗,黃翊寫道,小時候曾面對家庭經濟遽變,因此從小就要求自己當一個完美小孩,正如同機器人一樣完美:聽話、友善、表現優秀、不曾叛逆、為人著想。後來電腦改善了家裡的經濟,別人眼中冰冷的機器在黃翊眼中成了最可靠的朋友,一直渴望有像小叮噹一樣的機器人作伴,逐漸建立起自己與科技之間微妙的情感。

於是,長大後的黃翊選擇了機器人庫卡作為自己在創作上的夥伴。庫卡(KUKA)是一款被評比為全世界最好的工業機器人,模仿人類肌肉手臂的外形受到黃翊的喜歡。儘管自己是舞蹈和表演藝術的出身背景,為了能與庫卡共舞,黃翊開始學習如何編寫程式、操作機器,並在這個過程中體會身體與機器人之間的關係、了解自己和庫卡的特性,與它「共同創作」出《黃翊與庫卡》,分別在2012、2013年演出,獲得臺北數位藝術表演獎首獎以及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類入圍。

《黃翊與庫卡》人機共舞,引動人性與科技之間從未發掘的情感

▲ 2014年,黃翊工作室至紐約駐地創作,加入黃翊工作室兩位舞者胡鑑和林柔雯同台演出,將《黃翊與庫卡》編制擴展為四人,後方為庫卡操作鐳射光束。

庫卡作為一個在自動化產業上的工業機器人,在法律與技術上受到規範,它的動作無法即興,也不能被編寫隨機的數值,觀眾在舞台上所看到庫卡的舞蹈動作都是編舞家預先寫好程式的動作,非常精準也幾乎不會出錯,有趣的是,黃翊曾自稱是一名非常講求肢體表現精準確實的舞者,相較於機器人,人類要在每一次的動作都做到百分之百的準確其實相當的困難,黃翊與庫卡也因此意外成為最互契的組合。

在觀賞《黃翊與庫卡》時,你不會把黃翊當作真人,也不會把庫卡當作機器人,因為黃翊與庫卡長期共舞,培養出如同機器人的狀態:精準、快速、穩定,而庫卡也在與黃翊互動之間,從模仿的過程裡得到了如同人類的個性:感動、好奇、遲疑,甚至害怕。

不僅僅是黃翊的童年,時至今日,現代社會裡的每一個孩子身邊都圍繞著各種科技陪伴他們長大,不管在創意或者想法上,已經無法不受科技的影響。然而,就算沒有最新的研發技術,並不代表我們不能影響科技。人類不斷追求如何讓機器人更加人性化,卻只把機器人當作「機器」而非「人」來看待,在黃翊的作品裡,你會發現科技與人類的成長歷程是相輔相成的,藝術家藉由最純粹的互動與感受,放下人類的自尊與驕傲,用機器人的語言與它相處和對話,就得以引發出科技的人性、創造機器人與人類之間從未發掘過的珍貴情誼。

▲ 2015 年 6月 26日至 6月 28日,黃翊工作室將於雲門劇場演出四場新版《黃翊與庫卡》,售票詳情請洽兩廳院售票系統

(資料及圖片來源/黃翊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