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弧菌」是癌症、糖尿病患的致命威脅

20

轉載從: Tech News 科技新報

「創傷弧菌」是癌症、糖尿病患的致命威脅

醫學進步的現代,您可能不會相信有人竟會因為傷口感染細菌而喪命,但事實上,這類不幸事件仍然時有所聞,尤其是癌症、糖尿病患、慢性肝病等免疫力下降的族群更常發生這種致命的感染,「創傷弧菌」(Vibrio vulnificus)正是致命的病菌之一。美國疾病管制局統計,美國每年有 8 萬人因感染創傷弧菌而出現不適症狀,其中有 100 人不幸死亡。

創傷弧菌又名海洋弧菌

創傷弧菌因生長於熱帶及亞熱帶等溫暖的沿岸水域,又稱為「海洋弧菌」。當傷口暴露於有這種細菌的海水,細菌會以被感染者的傷口組織為養分來源,並在傷口繁衍增生,潛伏期約 12 小時,之後感染處會出現水泡、紅腫和潰爛。除了傷口暴露,吃了受此菌污染又烹調不完全的海鮮也可能遭感染,潛伏期約 12 小時至 4 天,然後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

創傷弧菌感染的高危險群

免疫功能正常的人就算感染創傷弧菌,症狀通常較輕微,一般是腸胃炎或傷口輕微紅腫。慢性肝病、糖尿病、酗酒及癌症病患等免疫力較差者則是高危險族群,發生感染的機率為正常人 80~200 倍,且病情常會快速惡化,幾天內即發生嚴重的組織壞死及敗血症,進而併發多重器官衰竭甚至死亡。若病情惡化出現菌血症及敗血症時,死亡率高達 40%~60%。

感染實例

中國網路媒體 5 月報導,有一名家族經營海產店的女性患者,送至泉州一家醫院時,出現下肢嚴重感染,送醫 8 小時後就因器官衰竭死亡。她在發病前曾吃了海螺,血液化驗證實確實感染創傷弧菌。先前台灣媒體報導,台南有一名 60 多歲從事漁業相關工作的男子,工作時被魚刺所傷,一開始並無大礙,幾天後整個上肢紅腫熱痛,並出現出血性水泡,就醫時已高燒不停、虛弱無力。經過抗生素治療及多次清創手術才得以控制病情、撿回一命。經診斷也證實為創傷弧菌所致。

預防措施

由於傷口是創傷弧菌攻擊人體的主要管道,因此高危險群若有傷口時,良好的護理處理是避免感染的重要措施,就算是很小的割傷或破皮,都要以肥皂水或其他方法消毒傷口,且以繃帶、紗布覆蓋傷口以避免接觸病原菌。免疫力受損的高危險族群到沙灘戲水時,一定要做好足部防護措施,以免被尖銳石塊、貝殼所傷,增加感染風險。

結語

有經驗的醫師建議,治療這類致命病菌的感染,寧可同時使用多種有效抗生素,趕快將病情控制住。治療時使用點滴施打抗生素,嚴重時醫生會建議將潰爛部分切除或截肢,以保住患者性命。通常感染後若能「及時就醫」,經過醫師治療得宜,治癒機會很大,而且沒有後遺症。因此若您吃過海鮮或接觸海水後感到身體不適,切記盡早就醫,並告知醫師有這些狀況。

(首圖為掃描電子顯微鏡下的創傷弧菌;來源:CDC/James Gathany (PHIL #7815)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