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凍人症」只有兩種藥可用?AI 或將帶來轉機

49

在清醒的狀態下,看著自己「凍」住,無法動、無法說話、無法吞嚥,直到無法呼吸。這是漸凍人症,又稱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或說運動神經元病的發病症狀,人們熟知的當代著名理論物理學家、科學巨匠史蒂芬·霍金就是位「漸凍人」,毛澤東晚年時也罹患該病。

目前漸凍人尚無治癒的方法,合適的藥物治療是目前緩解「漸凍人症」病情的唯一手段。美國 FDA 僅批准兩類延緩 ALS 惡化的藥物:一種 1995 年獲得批准;另一種今年才獲批准。與此相對的是,全球每年有 14 萬病人診斷為 ALS。傳統的藥物開發平均要耗費數十年時間、耗資新台幣約 270 多億元,人工智慧或許能帶來轉機。

「很多醫生將這種疾病視為醫學領域最嚴重的疾病,對藥物的需求很巨大。」 謝菲爾德翻譯神經科學研究所的理查德·米德(Richard Mead)說。目前,他的研究專案已廣泛應用人工智慧技術。

這種軟體系統在強大的電腦上執行──它像一名永不疲倦且永不分心的資深研究員般工作。它們分析化學、生物和醫學等巨型資料庫和大量論文,速度遠超過人類,搜尋新的生物學標靶和潛在的藥物。

近日,謝菲爾德研究所一項臨床前試驗中,AI 機器篩選出一種候選化合物呈現出好效果──能有效預防運動神經細胞死亡和延緩疾病惡化。理查德·米德打算在今年 12 月醫學會議展示,目前正計劃下一步臨床試驗。

在英國,探索 AI 開發 ALS 新型藥物的不僅這家。去年 12 月,巴羅神經科學研究所透過使用 IBM Watson 發現了 5 個與 ALS 相關基因,如果沒有這種機器,研究人員估計這項發現將會耗費幾年時間而不是幾個月。

這對 ALS 患者是個天大的好消息,這意味這他們可能接受更好的治療。如果研究人員提供新型藥物,這無疑表示 AI 在藥物開發領域應用有成功的可能性,這也將照亮這個領域的創業公司前景。

這些公司的觀點是:AI 不會取代科學家或臨床醫生,但是他們應該用新技術,能比以前快十幾倍的速度發現新藥,還幫他們節省時間和資金。

目前,理查德·米德正與 BenevolentAI 合作,後者是英國眾多「獨角獸」之一──市值超過 10 億美元。這領域的其他公司包括蘇格蘭 Exscientia 和美國 Berg、Numerate、twoXAR、Atomwise 和 InSilico Medicine,據悉 InSilico Medicine 近日發表一款專門針對 ALS 藥物的開發平台。

「本質上,我們正在做的事情就是發現(標靶與藥效間)新關係,找到治療疾病的新標靶。」GSK 前「藥物獵人」Jackie Hunter 說。現在他是 Benevolent 藥物業務部負責人。傳統的藥物開發依舊是一場「擊中或打偏」遊戲,Hunter 認為中期或晚期臨床試驗中,試驗化合物的 50% 失敗率不可持續,亟待 AI 技術改善。

BenevolentAI 公司一項臨床 2 期試驗將會評估之前強生公司臨床試驗淘汰的化合物,這次將評估這些化合物治療帕金森氏症白天昏昏欲睡症狀的效果。像 GSK、賽諾菲和默克這樣的大型製藥公司,透過與新創公司合作,如今也在探索 AI 於藥物開發領域的應用。

基於 21 世紀初的「高通量篩選技術」遇冷,他們對這波 AI 浪潮的態度相對保守,但 AI 不斷學習的能力意味著與上次可能有所不同。CPR 資產管理基金經理 Vafa Ahmadi 認為,它是一項潛在的遊戲規則破壞者。「AI 技術會加快我們產生好的目標分子速度,它可能會與生產力產生巨大的影響,而這反過來會導致製藥工業股票的大幅波動。」

覬覦這蛋糕的不僅有製藥企業和新創公司,包括微軟、IBM 和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等科技巨頭也成立生命科學部門以探索藥物開發。

目前,BenevolentAI 公司已有大量基於 AI 技術開發 ALS 和其他罕見疾病藥物的實際經驗了,下一步可能成為 AI 技術用於新藥開發的測試平台,這種平台在其他高科技領域早已建成,比如自動駕駛。「我們想要告訴人們,在罕見病領域,我們也能提供藥物開發服務,我認為如果在藥物開發環節能做到,在任何其他領域我們也能發揮 AI 的魔力。」

(本文由 雷鋒網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