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阻塞」是我國第 7 大死因,比大腸癌死亡人數更多

14

轉載從: Tech News 科技新報

「肺阻塞」是我國第 7 大死因,比大腸癌死亡人數更多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簡稱「肺阻塞」,是我國十大死因的第 7 位,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106 年有高達 6,260 人死於肺阻塞,嚴重性較大腸癌的死亡人數更多,等於每 77 分鐘就有一人死於肺阻塞。美國肺阻塞死亡率更排名第 5 位,比糖尿病死亡率更高,而全球共有 4 億人受肺阻塞所苦,每 10 秒就有一人死於肺阻塞。

目前醫界對於引起肺阻塞的確切原因及發生機轉尚不清楚,但確定的是,吸菸、空氣污染會增高發生率(註)。香菸或其他有害微粒、氣體會引發肺臟及呼吸道慢性發炎,香菸的焦油很容易沾附於肺泡上破壞彈性。這些傷害會使空氣無法順暢地進出呼吸道,阻塞呼吸。

肺阻塞的類型

慢性支氣管炎(Chronic Bronchitis)

支氣管黏膜上有許多微小纖毛,還有黏性分泌物以潤滑、淨化吸入的空氣。當支氣管發炎時會分泌過多黏液,導致呼吸困難或咳嗽。慢性支氣管炎病情發展緩慢,起初只是冬天容易咳嗽、咳痰,夏天沒有症狀。病情逐漸加重後,咳嗽加劇反覆發生,寒冷的冬天更容易發作。

肺氣腫(Emphysema)

肺氣腫是因為細支氣管、肺泡的彈性減弱,使肺部過度充氣膨脹腫大。當肺的換氣功能下降時,人體為了得到足夠氧氣,會再加大肺的通氣量,這會造成肺泡過度膨脹而使肺泡壁破壞,肺泡數量減少使有效的換氣面積減小,勢必加重肺臟的氣體交換效率,陷入惡性循環中,甚至會造成呼吸衰竭。

小呼吸道疾病(Small Airway Disease,SAD)

小呼吸道指的是最末端的細支氣管,變狹窄是造成肺阻塞病患呼吸阻力增大的主原。有證據顯示,初期的肺阻塞就已出現小呼吸道狹窄現象,進一步惡化才會發生肺氣腫。以粒子極微小的噴霧吸入型藥物深入肺臟內部,抑制小呼吸道發炎,是治療肺阻塞非常重要的一環。

肺阻塞的症狀

由於呼吸不順暢,肺阻塞患者的換氣功能會變差而影響氧氣的正常交換,此時血液含氧量下降,呼吸變得短促並有咳嗽、痰多、胸悶、喘氣等症狀,嚴重時甚至連散步、洗澡等輕度活動都會引發不適,動一下就呼吸困難、氣短。更惡化時會逐漸力不從心,難以勝任日常起居活動,休息時亦感呼吸困難。肺阻塞還會使肺部血管結構發生改變,並干擾血液流經肺部的過程,這使肺部動脈血管必須承受更高的壓力而併發「肺動脈高壓」,若肺動脈高壓反覆持續未見改善,會造成心臟的負擔。當肺阻塞患者呼吸道感染時,會有嚴重的咳嗽並有濃痰,病情惡化時會併發氣胸、肺炎、敗血症和呼吸衰竭等,甚至造成死亡。

肺阻塞的治療

肺阻塞是一種不可逆的呼吸道疾病,患病初期即接受治療,可藉由藥物延緩病情惡化並改善生活品質,但無法完全治癒。常用於治療肺阻塞的藥物包括支氣管擴張劑、去痰劑、類固醇、抗生素等。病患需保持恆心,定時服用藥物以控制病情。

除了服用藥物,日常飲食需採用低醣、高脂時食物,以避免血中二氧化碳過高增加肺部負擔。當病患已不能從空氣吸取足夠氧氣時,可依醫師指示在家中使用氧氣以預防缺氧引起的頭暈、頭痛、意識不清等併發症。但過多氧氣也有可能使病患呼吸更困難,使用時需要注意。此外,藉由「呼吸運動」可鍛鍊呼吸肌肉,刻意延長呼氣時間,能使肺部氣體盡量排空,減少二氧化碳蓄積在肺臟。持續練習能改善肺部功能、緩解呼吸困難、增加活動耐力。

結語

抽菸是導致肺阻塞的關鍵因素之一。美國疾病管制局(CDC)資料顯示,吸菸者罹患肺阻塞的機率是非吸菸者 10 倍以上,且吸菸量愈多者因肺阻塞死亡的機率愈高。世界衛生組織 WHO 警告,若沒有任何積極作為(如減少吸菸人口),肺阻塞於 2030 年將成為全球死因第 4 位。所以,戒菸及避免二手菸、三手菸是預防及治療肺阻塞最經濟的手段。由於肺阻塞無法痊癒,因此罹患後應注意避免呼吸道受病菌感染,日常生活要採取節省體力的措施,再藉配合醫師的治療,以換取更好的生活品質。

註:近九成肺阻塞是「吸菸」所致,但有四成肺阻塞患者仍維持吸菸習慣。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