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邦觀點】雲端新時代:大數據與 AI 帶起的新一代資料中心發展

46

或許各位都聽過這樣的數據:到西元 2020 年時,全球產生的數位資料將高達 40 ZB 之譜,40 ZB 是什麼樣的概念呢?40 ZB 接近於 430 億 TB,約等於 76.7 億部 2.5 小時片長的 4K 電影(未壓縮版本的 4K 電影容量約為 5.6 TB),資料量之龐大,已經超越了人類所能想像的極限──當然,也遠超了人類大腦所能思考以及分析的範圍。

這麼大的數據量會來自哪裡其實不難想像:光以社群網站來說,Instagram 每天上傳超過 9,500 萬張照片與影片、Facebook 每天產生 45 億個讚、Twitter 每天有 5 億條推文,更不用提每天在網路上生產的新聞、部落格文章、行車紀錄以及各類連接網路所產生的資料量,包含未來的車聯網、物聯網等,數位資料正以驚人的速度快速累加中。

傳統資料中心早已不符合高密度訊息的網路數據處理與儲存模式,現代的資料中心在設計上需要更注重客製化──按照訊息分類儲存需求,在一個人們越來越沒有耐心的年代,要靠搜尋在短時間內讓使用者從龐大的訊息庫中找到資料、甚至將這些資料解析成有用的數據,就是一個相當巨大的挑戰。

拜社群媒體與行動裝置的發達所賜,人們所需的資料已經開始從文字逐漸轉化為圖片、影片,而相關的存儲與運算、分類需求也越來越多,這類比文字還困難的分析與分類,也讓資料中心難以如以往般走單一規格化,而必須要按照服務的需求做設計,務求達到成本、耗能、運算這幾個基本條件的最佳化。

而所謂的圖片、影像資料也只是現在這個階段最重要的需求,未來的車聯網、甚至物聯網等,也讓存儲與運算功能同時更形重要,你應該不會想要在開車獲取道路資訊時,因為資料中心運算過久,導致資料回傳給車子過慢,最終導致災禍的產生,在越來越接近「萬物連網」的道路上,運算的速度越快自然越好,而這也讓資料中心的設計越來越複雜化,造就了全新的雲端運算儲存發展。

正是因為這樣的需求,許多有資料中心建置需求的公司無法再閉門造車,Facebook 於 2011 年 4 月提出了開放運算項目(Open Compute Program,簡稱 OCP),希望有大型資料中心需求的公司共同參與,目前這個計畫已經有 Facebook、Microsoft、Apple、Seagate、Dell、Ericsson、Cisco 等公司共同參與,這個項目的目標就是希望能夠透過公司彼此分享的方式,逐步勾勒出未來資料中心該有的共同規格。

根據 TrendForce 記憶體事業處 DRAMeXchange 的研究指出,伺服器記憶體在 2017 第三季仍呈現供給不足的狀態,而這也意味著伺服器與雲端建置的需求相當強勁,包括 Microsoft、Google、IBM、Facebook、Amazon 等大廠早以全球為目標展開資料中心的建設工作──雖然腳步稍緩,但中國的大型網路業者也已經開始跨入資料中心基礎設計的領域,而中國廠商伺服器需求的成長幅度之高,也讓中國市場受到許多廠商的矚目。

【集邦觀點】雲端新時代:大數據與 AI 帶起的新一代資料中心發展

(Source:TrendForce

最近幾年開始流行起來的人工智慧,正是我們藉由科技產品收集大量數據後,所逐步開始發展的解決方案之一,以協助人類在面對大量數據時,能快速分析並應用這些資料到日常生活中,而這也正是雲端運算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為了適應這樣的雲端新時代,軟體商與硬體商的分野逐漸模糊,軟硬整合的綜效將成為各家廠商是否能在新時代握有一席之地的關鍵。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