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微軟很忙。繼上週一個教育主題發表會上推出的 Surface Laptop、Windows 10 S 後,10 日晚上微軟 Build 2017 大會正式召開。11 日 HoloLens 也正式進入中國,而再往後的 5 月底,微軟還會在上海舉辦一場活動,很可能是發表 Surface Pro 5(編按:微軟副總裁是否認 Surface Pro 會這快到來)。
而發表會上的微軟更忙,Keynote 環節長達 3 個小時,CEO 納德拉、雲端服務部門負責人 Scott Guthrie,以及人工智慧與研究部門負責人沈向洋輪番登台。會中發表了一系列你可能不太感興趣的產品,因為它們主要面向開發者,但它們無疑會影響到微軟的未來。
其實從上台的部門負責人就可以看出,這次大會的主題是雲端與 AI,但更重要的是無處不在的雲端,與無處不在的 AI。
智慧雲與智慧邊緣
一開場,納德拉以自己一張連女兒都認不出來的 1992 年照片為笑料,來展現世界發展變化之快。
他表示,在運算能力的飛速發展中,微軟要做的就是將計算的能力賦權給普通用戶,讓技術為更多用戶所用,讓電腦視覺、文本理解等技術變得更加普惠(inclusive) ,同時構建對技術的信任。這也是微軟「雲端至上,行動優先」戰略的出發點。
目前,Windows 10 的月活躍設備數是 5 億,Cortana 每月有 1.4 億用戶,Office 365 的月活用戶是 1 億,財富 500 強企業中 90% 都使用微軟的雲端服務。
在這種情況下,納德拉稱,微軟預見到了一個新的世界,它是智慧雲(Intelligent Cloud)與智慧邊緣(Intelligent Edge)的世界,它會改變所有的事。
這種改變會帶來兩個變化。
一是用戶體驗與互動上的變化,同樣的體驗會普及到各設備中,就像個人助理 Cortana,可以在所有設備上運行,無論 PC、手機、汽車。
二是運算能力要到邊緣去,因為物聯網終端數據越來越多,會要求更多的運算能力下沉,這也意味著更加分散式的 AI(distributed AI)和分散式的計算(distributed computing )。
為此,微軟在 Build 大會發表了 Azure IoT Edge 服務,一個為物聯網準備的雲端服務。它會有各感應器和小型運算設備追蹤工業場景中的數據,然後由微軟的雲端和 AI 工具分析。Azure IoT Edge 可以在本地運算設備上進行計算,節省時間。它同時也是跨平台的,支持 Linux 和 Windows。
除了運算走向邊緣,微軟的各項服務也要實現跨平台,在不同設備上出現。在會上,微軟展示了 Cortana 在智慧語音設備、汽車、PC 和手機上運行。Cortana 可以告訴你行程安排,而這些都可以在任何地方獲取。
雲端服務更新
在納德拉公布微軟的戰略後,雲端服務部門負責人 Scott Guthrie 具體介紹了雲端的新功能,概況如下。
Azure App
首先是 Android 與 iOS 平台的 Azure 行動應用,它可能做不了什麼開發工作,但能幫助即時了解分析結果和故障報告,同時可以用它重啟或布置虛擬機,這能讓開發者隨時知道自己的工作情況。
Visual Studio for Mac
在去年 11 月微軟就曾承諾會有 MacOS 版的 Visual Studio,這次在會上也正式發表。
這一舉動意味著微軟對開發者的全方位支持,不論其程式碼用什麼平台。
Azure Cosmos DB
微軟還發表了新的雲端資料庫服務 Cosmos DB,它的主要特點是能一鍵在多個國家快速布置資料庫,這樣各地的訊息都會同步。它被稱為是第一個全球分布的多模態資料庫服務。
微軟還發表了一款尚在預覽階段的資料庫遷移服務,可以將甲骨文和 SQL Server 的資料庫遷到 Azure SQL 資料庫中,整個過程無需應用暫停,而且不需要重新配置。微軟想讓開發者在 Azure 用任何資料庫。
另外,微軟還推出了 Azure Service Fabric 容器服務,幫助將現有的 .NET 應用容器化,布置在 Azure 上;Azure Functions 無服務器架構服務也有更新;還有新的儲存服務加密,所有 Azure 文件都以 AES-256 加密。
為開發者賦能 AI
最後上台的是 AI 與研究部門的負責人沈向陽。
他表示,隨著運算力和以深度學習為代表的演算法的發展,以及大量數據的爆發,AI 有了長足進步。在兩年前,微軟剛推出認知服務時,僅有 4 個 API,現在已有 29 個之多,包括視覺、語言、語音、搜尋、知識等各大類。而微軟希望更多開發者可以用到這些力量。
微軟能提供的,也是遍布全球的雲端運算能力,以及來自微軟研究院的突破性 AI 演算法,這兩者是創新服務的引擎。比如,在圖像辨識方面微軟的 RESNET 曾使用令人驚歎的 152 層神經網路;語音方面,在半年多前,微軟辨識也達到人類水準,錯誤率僅 5.9%。
更進一步,微軟希望能提供客製化的 AI 服務。沈向陽稱,自從認知服務推出以來,開發者就想要客製化的服務。
傳統服務只會給一個預先訓練好的模型,而新服務可以讓開發者用自己的數據(如圖像)訓練模型,它現在適用於電腦視覺服務,基於 Bing 的搜尋引擎服務,以及決策服務(用於 A / B 測試,或個性化推薦等)。透過客製化的視覺服務,可以開發自己的圖像辨識系統,比如辨識路標,食品等,這可以整合到一些消費類的應用中。
微軟發表的 Azure Batch AI Training 可在 Azure 雲端平台上訓練深度神經網路,現在這一服務還是預覽版。現在關於這一服務的詳情還很少,微軟只是稱支持任何框架,包括 Google 的 TensorFlow,自家的 Cognitive Toolkit 及 Caffe。
沈向洋還提到,對話式的 AI 是語音領域最為讓人興奮的一點,因為代表了下一代人機互動的變化,就像是從命令行到圖形介面的演變,可以讓互動變得更簡單。
另外,他還展示了一個即時 PPT 翻譯功能,自動即時翻譯 PPT 文本,同時在協作對話中以字幕的形式翻譯語音內容。現在這服務還處於預覽階段。這展示了 AI 服務如何滲透到工作各方面。
最後,對 AI 最重要的數據,微軟還想幫助開發者得到更好的數據,即在可信的平台上擁有和控制的數據。這些包括微軟自己的數據(Office 365 及 LinkedIn 數據),和自己的企業數據,兩者結合可以打造出非常了不起的 AI 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