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關注 COVID-19 疫苗藥品開發,工研院談生醫製藥產業未來趨勢

10

轉載從: Tech News 科技新報

全球關注 COVID-19 疫苗藥品開發,工研院談生醫製藥產業未來趨勢

武漢肺炎(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跨國流行,讓藥品與疫苗開發成為各國競逐標的,隨著秋冬歐美迎來第二波疫情,武肺相關醫藥發展也再度成為關注焦點,在工研院舉辦的年度研討會中,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也特別整理了武肺治療藥品與疫苗研發現況,並分享了對生醫未來發展趨勢的看法。

2020 是相當不平靜的一年,美中貿易戰為各產業供應鏈投下變數之餘,影響全球的疫情也讓生醫產業成為眾所矚目焦點,產科國際所指出,儘管因為疫情影響全球處方藥市場 2020 年下滑 3.1%,但隨著新藥推出及市場需求旺盛,預估未來 5 年將維持穩定成長,至 2026 年將成長至 1.36 兆美元。

在治療藥品開發方面,目前全球多以小分子、生物製劑兩大類型為主,中興大學與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研發的 P3 便是屬於前者,主要目標是阻斷病毒複製機制,另也有多重藥品是針對「阻止病毒與細胞融合」 、「調節發炎反應修復器官損傷」為目標在開發中。台大和 AI lab 也已從「老藥新用」角度建造資料庫,協助各國科研團隊加速研發。

至於各國迫切尋求的疫苗更是百家爭鳴。使用減毒、去活化疫苗的中國科興(Sinovac)、國藥集團(Sinopharm),以其他病毒為載體的牛津大學/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康希諾(CanSino)、嬌生(J&J)都是開發中的候選疫苗之一,但其中最引人關注的還是已進入臨床三期、,能快速製造的核酸類疫苗。包含輝瑞(Pflzer)/BioNTech、 Moderna 都是關注焦點,而國衛院與安特羅共同開發的疫苗也屬於此種類型,但目前仍在進行動物試驗的安全性評估,預期年底前將進入一期試驗。

除了與安特羅共同開發的核酸類疫苗,國衛院也在針對重組蛋白、胜肽進行多方研究,國光、聯亞、高端等國內各大藥廠也正積極開發武肺疫苗中。除了疫苗及治療藥品開發,產科國際所表示,此次疫情也加速生醫領域創新技術發展,像是 RNAi 療法、CRISPR-Cas 都有企業正積極研究如何應用於武肺檢測及治療層面。

而疫情爆發除了造成各國經濟活動停擺,防疫物資短缺情況也暴露原料供應鏈上游多集中於中國、印度窘境,在美中貿易戰火推升下,除了促使美國也展開藥品供應鏈本土化行動,8 月 7 日正式公布行政命令「Buy American」後, 公立機構部分藥品、醫材就必須優先從美國本土生產,中國也已將生物醫藥列入十四五規劃,顯見生醫將成為未來兩國發展重點。

據了解,美國政府已與藥廠 Phlow 簽署價值 3.54 億美元的合約來建置美國藥品製造關鍵成分庫存,Phlow 擬使用化工產業中常見、但尚未在製藥產業普及的「連續製造」技術製藥,該技術將更有效、少污染、安全製造化學品,合約預估總價值達 8.12 億美元。

儘管與科技產業相比,美中貿易戰對製藥產業影響並不顯著,但產科國際所生技醫藥與醫療器材研究所游佩芬研究經理認為,美方也將對關鍵新興技術投資、研發人員進行管制,同時歐盟也傳出正考慮供應鏈在地化的作法,後續影響仍有待關注,而台灣不妨趁機強化與美日歐技術合作,提升創新力與國際能見度。

游佩芬表示,台灣科研實力並不弱,公衛、生醫本領也已在此次疫情中展現,面對後疫情時代,如何建造良好合作環境,讓業界數位化、智慧化及快速商業化來接軌國際,將是政府和製藥業需要共同努力的目標。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