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磨一劍,科技部萌芽計畫開花結果,吸引 9 億元民間投資

58

轉載從: Tech News 科技新報

八年磨一劍,科技部萌芽計畫開花結果,吸引 9 億元民間投資

要將科研成果成功商品化並進入市場,過程非常艱難,需耗時非常久的時間,也需要政府不間斷的投入與補助,才有可能十年磨一劍,孵出成熟的產品。科技部「研發成果萌芽計畫」自 100 年起推動,以主動探勘學術重大研發成果與早期原創技術,把台灣具原創且頂尖的前瞻研發成果,同步發展成技術與事業,最終達成商業化目標與成立新創企業。至今協助成立 45 家新創公司,吸引超過 9 億元的資金投入。

萌芽計畫在八年時間,主動探勘包括 NatureScience 等各領域頂尖期刊,超過 1300 項技術,計畫由初期 6 校設置功能中心擴展至今已有 15 校國際產學聯盟,並協助成立 45 家新創公司,吸引新臺幣 9 億元之民間投資。此外更培育台灣少見的技術經理,能主動發掘有潛力的頂尖研發成果,進行輔導協助找出特定應用、進行概念驗證、打造原型機並完成商業計畫書。迄今培養超過 40 名技術經理,協助輔導提出 353 件早期商業化規劃,並輔導核定補助之 146 件萌芽個案,順利將實驗室技術成功帶入市場。

八年磨一劍,科技部萌芽計畫開花結果,吸引 9 億元民間投資

科技部長陳良基表示,臺灣學術單位有很多很好的研發成果,但要讓這些成果進入市場非常困難,很多新科技因沒有後續的投入,常常無以為繼。陳良基在擔任台大副校長時,就與當時的國科會合作,協助台大教授將研發成果推進到下一階段。

另外「科學技術基本法」也於 106 年公布修正,放寬股票處分之限制,並明定研究人員兼職之資訊公開、利益迴避、監督管理、查核等相關事項,行政院也在今年初修正發布《政府科學技術研究發展成果歸屬及運用辦法》。此舉讓具有公職身份的研發人員,在創業上不再因利益問題而綁手綁腳,能夠放開新作研發,產生更大的效益。

萌芽計畫輔導之廠商炳碩生醫開發出「微創骨科手術機器人輔助系統」,使外科醫生可單手持握精巧袖珍機器手臂,透過導航影像提供手術導引精準穿刺病患手術部位,大幅降低脊椎手術的風險。目前資本額已經超過新臺幣 1 億元,並進駐竹北生醫園區。

台灣丹麥跨國新創團隊柏勝生技開發可攜式醫療檢測儀器,僅需要一滴血,無須專業人員,在 10 分鐘內就可以得到媲美實驗室專業儀器精準度的檢測結果,目前主要應用於病媒蚊相關之傳染性疾病檢測包括登革熱、茲卡、日本腦炎等。2018 年 3 月獲得歐盟展望 2020 第二階段的中小企業 200 萬歐元獎金,目前公司估值已達新臺幣 5 億元。

臺灣學術能力十分充沛,有不少前瞻研究原創性極高,科技部認為這些重大研發成果不應停留於實驗室內,配合政府新創政策,鼓勵研究團隊不僅專注於期刊發表,更將具有商業潛力的頂尖技術,善加輔導應用於市場,造福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