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團隊發現藍光新機轉:較長波長藍光活化交感神經,使你更難入眠

21

轉載從: Tech News 科技新報

台大團隊發現藍光新機轉:較長波長藍光活化交感神經,使你更難入眠

為什麼睡前讀本書可以秒睡,滑手機卻會越玩越興奮?台大團隊現在找到了藍光如何透過眼睛影響全身神經生理活性的新機轉,起因於較長波長的藍光會活化交感神經系統,進而使人亢奮、影響睡眠。

新研究由台大醫院皮膚部林頌然教授與台大生命科學系陳示國副教授領導,論文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

過去,科學家已經知道光線會影響交感神經,但究竟是哪個波段的光、身體內什麼東西為受體影響交感神經,我們不清楚。

而提到藍光之前我們也要先了解,其實藍光並不全然只有壞處,事實上,自然界的白天黑夜為人體提供最好的生活作息,過去有研究發現,白天沐浴在自然藍光下反而讓一個人更有精神、晚上更好入眠、幫助調節晝夜規律,這就是為什麼人在白天多少要曬點太陽、到戶外欣賞一會天空。

真正有害的藍光在於夜晚人造光。自然界的黑夜沒有藍光來源,但隨著 3C 產品席捲人類世界,入夜後的我們也要拿著手機拚命滑,隨之而來的便是破壞自然規律的惡果──因藍光刺激而失眠。

過去研究已表明,較短波長的藍光(藍紫光、深藍光,約落在 430nm 波段)會殺傷眼內的感光細胞:錐狀細胞、桿狀細胞,而台大團隊這次研究著重在較長波長的藍光(470nm),發現此波段的藍光會活化交感神經系統,造成心跳加速、血壓升高、出汗、腎臟交感神經活化,以及促使休止期的毛囊幹細胞甦醒。

小鼠實驗中,研究人員給予小動物眼睛短短 8 分鐘強藍光刺激,就造成小鼠持續性全身交感神經興奮超過 1 小時,其作用機轉為視網膜內的內生感光視神經細胞(ipRGC,註)為光的受體,向腦部視交叉上核發出訊號,隨後活化全身交感神經。

這項新發現的機轉暗示,如果你睡前會長時間使用手機、且手機螢幕亮度調很高,越容易引起交感神經興奮,最終導致你難以入眠。林頌然特別提醒家長,小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充足睡眠,千萬別讓小孩在睡前長時間玩手機電動,以免因睡不著而錯失成長良機。

台大團隊發現藍光新機轉:較長波長藍光活化交感神經,使你更難入眠

▲ 台大研究團隊。(Source:科技新報)

註:內生感光視神經細胞(ipRGC)負責感受周遭環境光線變化、是調整時差的主將之一。

(首圖來源:pixabay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