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引領次世代科技創新,推向國際

49

轉載從: Tech News 科技新報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引領次世代科技創新,推向國際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Taiwan Innotech Expo,TIE)」由經濟部、科技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國防部、教育部、勞動部、衛生福利部、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國家發展委員會及中央研究院主辦,已於 9 月 26 日圓滿落幕。今年 TIE 和未來科技展(FUTEX)整合舉辦,共計超過 400 家國內產學研單位參與展出,並邀請美國、德國、荷蘭、法國、日本、瑞士及加拿大等 20 國 71 家國際機構及新創團隊共同參展。

展期三天共展示超過上千件技術及研發成果並吸引 5 萬 3 千人次進場參觀,更有超過 1,800 案次的洽商,在疫情影響全球經濟的困境中,TIE 運用科技與創新展覽模式交出漂亮成績單,同時也為後疫情時代人類的智慧生活,開啟不同想像。此外,更結合在地創新動能與區域優勢,以「國際研發交易樞紐平台(IP HUB)」角色,對接歐、美、日與新南向等地區,將台灣技術推廣至國際,持續展現台灣智慧價值。

 

結合創新、未來及永續主軸,展出超過千項創新技術

集結了 10 個部會的力量,TIE 本年以「韌性台灣 智慧未來」出發,為後疫情時代的生活開啟不同想像。在開幕典禮中,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全球疫情嚴重之際,台灣還能盛大舉行「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儼然是亂世中的福地、寶地,這更是業界、人民跟政府一起努力創造的好成績。而經濟部長王美花也指出,鼓勵發明創新最重要的是讓想法商品化、轉化市場價值,因此官方也邀請金融業藉由信保基金的保證,透過無形資產融資實現創業夢。另外,科技部長吳政忠透露,此展覽三年前由「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改名為「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原因是希望此展會可以代表台灣作為國內創新技術對國際進行推廣的窗口,亦即達到連結在地、行銷國際的目的。

本屆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在「創新領航館」、「未來科技館」、「永續發展館」、「傑出發明館」及「發明競賽區」中展出超過千項創新技術。除了實體展區外,今年因應疫情新增線上實境展覽,讓展場內的創新技術不因三天展期的結束而落幕,國內外買主在未來一年內都可以透過線上實境展覽如臨現場般進行創新技術的瀏覽。另外還有跨國遠距技術發表、線上一對一媒合會等展示活動,以豐富多元展覽模式,展現台灣產官學研四方的豐沛研發能量。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引領次世代科技創新,推向國際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引領次世代科技創新,推向國際

防疫 x 防災 x 智慧交通,一窺未來數位時代

以 5 年內可投入產業應用創新技術為主的「創新領航館」,在今年 COVID-19 疫情嚴峻之際,也打造了「科技防疫主題專區」。其中,聚陽實業領先全球的 P3 最高等級專業防護衣技術,能保護前線醫護人員安全,展現 Taiwan Helps 的精神。而本館中的其他亮點,包含了「國防產業生態系」的「液體擊解裝置及排爆機器人」,將智慧機器人概念,運用於軍事維安作業。集結偵查、移動以及排除障礙於一機,提升各項防恐任務之安全性。「防災解決方案生態系」則聚焦防災 4.0 概念,在極端氣候、過度開發與高度都市化前提下,透過物聯網與 AI 等架構提供更即時、更高效率的防災解決方案。「未來移動主題專區」則是結合智慧交通設施、電動與節能系統與自駕及車聯網,展出「V2X 車聯網/5G 訊號資訊安全解決方案」等項目。

今年在創新領航館中,還以 8 項創新影像、智能與體感科技,打造未來場域體驗空間,提供服務機器人、智慧健身房、VR 共感社群平台、實境解謎、機器人咖啡廳與智慧互動棒球場等生活情境,讓參觀民眾可零距離體驗,一窺未來大數位時代。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引領次世代科技創新,推向國際

綠色產業鏈完整刻劃永續家園藍圖

在地球暖化、冰冠融化和環境保育等與人類生存息息相關的環境議題中,綠色產業鏈已經成為延續人類生命與減緩地球資源消耗的顯學。在本屆永續發展館中,主辦單位透過 Redesign、Recovery、Reduce、Reuse 與 Recycle 理念所研發出的成果,串連成為「循環經濟科技生態系」,刻劃未來 10 到 20 年內可以實現人類永續家園的藍圖。

永續發展館以「資源永續」、「能源永續」和「生命永續」為核心串連起亮點技術。其中「循環材料驗證媒合平台」與「package+ 循環箱」代表了「資源永續」,藉由公開透明的平台,進行資材物料的追蹤驗證,讓物料從源頭到最終處理都可以有效管理及追蹤,減少資源浪費。而以回收材質製成的 package+ 循環箱,可重複使用 50 次以上,平均使用一次可減少約 1.2kg 的碳排放。「電網級儲能」、「金門智慧電網」與「具視覺化本土配電網絡圖資管理系統」則代表「能源永續」,展示台灣在能源科技領域的創新設計。「漁電共生」和「現場環境及生理監測技術」則代表「生命永續」,呈現台灣漁業結合綠能、科技及養殖生產設施之模組化,創造養殖光電共構的雙贏效益。

新世界科研想像成真最後一哩路

未來科技館展出 5+2 產業之跨領域應用技術能量,探索未來 3 到 10 年內科技與研發的新世界。在未來科技館中我們不但可以看到可能改變未來的新技術,更能從科研的蜘絲馬跡中開啟全新想像。今年為了因應防疫,未來科技館啟動虛實並進的線上觀展模式,包含 360 度的 VR 體驗,並提供技術圖文、影片及參展團隊與參觀者的雙向互動。還有 One-on-One Matching 精準媒合交流與論壇即時互動,除加強技術媒合外,也讓交流跨越國際無時差。

其中亮點技術包含「食安防疫快篩智聯網檢測系統」,此技術可與便攜型檢測裝置結合,快速搭配不同抗體與核酸等檢測分子,進行相對應的生化檢測平台開發,可針對當今食安與防疫等領域做快篩檢測,本技術更獲得 2020 CES Innovation award 獎項榮耀。其次,全新的「3D 點雲夾取偵測網路」可快速偵測高品質夾取位置,提昇比目前學界最佳方法約 30 倍的速度,並且擁有最佳的夾取成功率。另外,還展出可做為小型電源提供物聯網、穿戴、醫療或個人電子使用的「可自修復不需電池、具伸縮、全透明、可發電的電子皮膚(人機介面)與奈米薄膜發電機等。

國際展區打破物理限制開創新格局

在全球疫情衝擊下,世界各地的大型展會紛紛延期或取消,然而今年 TIE,卻開創了不同的格局,包括美國康寧、思科、微軟、德國西門子、科思創、荷蘭 Lely、瑞士羅技、泰國國家科技發展局,以及日本的日產汽車公司等國際機構,均透過實體或線上方式展示資安、工業 4.0、機器人、生技、能源與農業相關等技術及解決方案。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引領次世代科技創新,推向國際

創新科技論壇:創造智財價值,掌握成長策略

創新科技論壇為「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的系列活動之一,其中 IPBC Taiwan 核心主題聚焦於提升無形資產商業價值、規劃資本市場策略,以及探討企業技術移轉與合作之創新管理模式。本次論壇採線上形式,由 IAM 亞洲總經理 Daniel Cole 的開場揭開序幕,強調智慧財產不僅是法律上的權利,在 21 世紀已成為商務上的關鍵資產。另外,經濟部部長王美花也表示,健全智慧財產環境,是台灣科技與製造發展的重要基石,在當前美中貿易局勢及疫情的衝擊之下,思考智財布局的戰略成為當務之急。再者,論壇由工研院產科國際所蘇孟宗所長、及電光系統所吳志毅所長擔任主持人,並邀請友達光電智權室資深處長余義勝、國際知名企業杜比實驗室專利許可總監趙庭懋、聯發科技智財產處主管劉彥顯、Ube r專利交易部總監 Kurt Brasch、Hitachi 智財總經理 Satoshi Matsuo 進行分享,共吸引超過 14 國 300 位國內外科技大廠智慧財產策略長、研發技術長、與政府機關人士等一起線上交流,以實務的經驗探討智財經營策略,助台灣產業掌握成長契機、提升智財競爭力。

會中來自 Tech+IP Captical, LLC 的共同創辦人 Ed Fish 歸納無形資產的獲利營收可包括:訴訟模式、投資模式及股東模式。Hitachi 的智財主管 Satoshi Matsuo 則以自身企業作分享,從過往強調阻礙他人進入市場的競爭策略變更為著重於競合的合作策略。而 Uber 的專利交易總 監Kurt Brasch 和工研院電光系統所所長吳志毅也都不約而同提到,近年來體認到資產精實的重要性,企業或研發機構都需要更精準的策略來打造專利組合。(經濟部工業局廣告)

(首圖來源:經濟部工業局)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引領次世代科技創新,推向國際

▲ 錯過 9 月 24 日~9月 26 日的展期嗎?歡迎至 TIE 官網觀看 720 度實景導覽,讓您身歷其境般的參觀展場,發現更多的創新科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