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從: Tech News 科技新報
憂鬱症影響全球超過 2.64 億不同年齡層的人口,了解致病機制對於制定有效治療策略來說相當重要,儘管並非完整原因,但法國科學家進行的最新研究顯示,腸道菌叢失衡會導致某些代謝產物減少,從而導致個體出現類似憂鬱的反應。
我們都聽過腸道是人體的第二大腦,保持腸道菌叢平衡與免疫系統正常運作息息相關,《自然通訊》最新研究更進一步發現情緒障礙與腸菌叢受損之間的聯繫,維持健康腸道有助於保持正常大腦功能。
在法國巴斯德研究所、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和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院(Inserm)攜手進行的這項研究中,科學家在動物模型實驗中發現,慢性壓力引起的腸道菌叢變化會導致類似憂鬱的行為。
1990 年針對大麻如何影響大腦的系統研究中,科學家發現人體內存在著複雜的內源性大麻素系統,有助調節人體生理功能平衡,內源性大麻素的缺乏已知會導致多種問題,特別在海馬體中與憂鬱症和情緒障礙息息相關。
研究人員發現,當壓力導致腸道菌叢變化,便會促使腸道代謝的某些脂質代謝物減少,而這種代謝物正是內源性大麻素的前體,從而導致個體產生類似憂鬱的反應。
當研究者嘗試將這些出現情緒障礙動物體內的微生物群透過糞便移植轉移給健康個體,後者也同樣出現生理上的改變,出現同樣類似憂鬱的行為。
在後續的研究中,科學家觀察到情緒失調動物體內的乳酸桿菌(Lactobacilli)菌株似乎有特別減少的情況,於是他們嘗試以口服治療補充特定菌株,使脂質代謝物恢復平衡,也成功減輕動物的憂鬱行為。
儘管研究主要是在動物模型中進行,但研究團隊認為,有足夠的證據可以相信人體內也存在類似機制,但也必須強調,這項發現並不是唯一影響情緒的「腸腦機制」,而是環境壓力導致憂鬱的幾種途徑之一。
研究團隊希望未來能進一步解開腸道與大腦間的聯繫,為並各種情緒障礙帶來新穎的治療方法。
- Gut microbiota plays a role in brain function and mood regulation
- Gut bacteria linked to endocannabinoid levels and depression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