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機器人課稅等於懲罰創新嗎?

44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日前提出「機器人稅」一說,建議政府應向導入機器人的業者課稅,將稅源用於長照與教育服務,但此說法引發正反兩派意見。近日機器人專家 Steve Cousins 也表達個人看法,認為對機器人課稅等於是對創新課稅,在自動化時代來說無疑是走了回頭路。

Steve Cousins 為服務型機器人新創公司 Savioke 創辦人暨執行長,他最近透過美國科技媒體《TechCrunch》表示,機器人取代人力所造成的失業問題,確實是社會正面臨的極大挑戰,而比爾蓋茲所提出的「機器人稅」立意良善,目的是讓所有人都能在自動化浪潮中獲益,而不是遭到摒棄淘汰,同時也有助於彌補政府因失業率上升而逐漸擴大的稅收缺口。不過,Cousins 認為政府若向導入機器人的業者課稅,實質上是在懲罰他們採用新型自動化技術,根本是阻礙創新。

他強調,機器人跟其他自動化設備一樣能幫助人們提高工作效率,但其目的並不在於取代人力、奪走人們的工作。Cousins 引述管理顧問公司德勤(Deloitte)報告指出,機器能負擔重複性高又艱難費力的任務,但過去 150 年來社會並沒有因此減少人力需求。「政府難道不該支持那些願意擁抱創新的企業嗎?他們運用新技術改善生產率並提高營收,這將有助於美國經濟在全球保有強大競爭力,」Cousins 說。

另一方面,企業所採用的「機器人」又該如何定義?一般普遍認知的機器人大多是產線用工業機器手臂,或是在倉庫裡運送貨品的倉儲機器人;而根據傳統定義來說,凡是具有感知與評估能力,又能執行明確任務的技術都算,所謂的「機器人」包含沒有形體的技術,定義範圍很廣。政府實際向企業課稅前,該如何分辨機器人或自動化技術、明確界定機器人範圍與類型標準,則又是另一個需要探討的問題。

除了界定機器人範圍外,Cousins 認為企業布署多少機器人以致多少人失業,兩者之間其實很難直接劃上等號,原因是企業採用機器人也可能同時增加聘僱人員。對他來說,企業因導入自動化機器人而增加獲利,理應繳納相對更高的稅,這或許不失為改善人民生活、避免進一步擴大貧富差距的方法,但光靠此稅收並不足以解決自動化取代低技能人員的現實問題。他建議政府應將稅收用在教育方面,為競爭力處於弱勢的人們提供更多免費或低廉的教育計畫,教人們與機器一起合作的技能。這點在某程度上,也與比爾蓋茲的看法不謀而合。

無獨有偶,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近日在接受台灣媒體訪問時也提到,勞工一旦被機器人取代工作就會面臨後續就業問題,政府應向賺錢的企業而非向採用機器人的代工廠課稅,並按傳統方法根據該企業所獲得的利潤比例課稅,而且這是必要的,必須藉由課稅平衡與補償機器人取代人力的後續問題。無論政府應向採用機器人的企業課稅與否,都不會改變自動化機器人浪潮將顛覆人們生活的事實,政府和人民也應從現在開始正視問題、審慎規劃應對措施。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