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新創園區成立,計劃打造新型態創新研發與產業化聚落

39

為了擴大鏈結產學研的能量,並加速新創育成,工研院於 20 日舉行「創新園區第一期揭牌啟用暨第二期動土典禮」。同時並展示產學研跨領域創新合作的成果,包括「海淡與水再生創新材料開發及驗證」、「智慧診間」、「3D 列印設計服務共創平台」等 3 個創新實驗室,展現工研院與產業界及學界共同攜手往創新前瞻與智能化系統發展的研發能量,期許為台灣注入更多創新創業動能,打造新型態的創新研發與產業化聚落。

工研院表示,工研院創新園區是台灣第一個融合型新創園區,希望打造一個融合市民、年輕學子、與科技人才的開放社群,以沒有圍牆、玻璃隔間、高開放通透為最大特色,邀請頂尖教授、學生、廠商與醫院共營。 現已有多個共創的具體計畫在進行,包括清華大學、交通大學、科學園區、馬偕醫院、研華、華創等合作夥伴,目前已與 9 所大學 25 個系統所、40 位教授、120 位博碩士生以及 15 家廠商合作,並選定一些影響未來台灣產業發展的重要主題,協助台灣企業快速進行數位轉型,創造更大的附加價值。工研院新創園區成立,計劃打造新型態創新研發與產業化聚落

 

工研院董事長李世光表示,台灣產業近年正面臨快速轉型,過去仰賴的量產與管理價值逐漸消失,未來台灣產業型態將不再是零組件與品牌代工,而是要提供客戶更高價值的系統解決方案,包含軟硬體整合及跨界資源運用的創新能力,工研院必須加快創新與帶動重大效益的腳步,才能夠加快創新與產業轉型的速度。工研院創新園區有最好的學校與企業,讓創新技術從學界,透過系統整合再往前走;包括智慧醫療、智慧照明系統等創新研發,以及多項工研院開放式創新平台系統(OISP)的成果,也能透過創新園區展示出來。這是一個嶄新的創新試驗場域,希望攜手新竹市,對台灣的產業與轉型一起努力。工研院新創園區成立,計劃打造新型態創新研發與產業化聚落

 

工研院長劉仲明表示,創新園區所在的位置,就是 70 年代工研院發展的源頭,也是台灣當時發展半導體產業的中心,與附近的清大、交大、科學園區,逐漸形成了台灣的科技聚落。工研院希望延續這個趨勢,與在地各界一起努力加值,將這個園區發展為新型態的開放式創新園區,讓現有的創新生態更加速、優化,期待十年、二十年後,全世界可以看到新竹市,一起整合出一個國際知名的都市,讓全世界感受到台灣創新的力量。工研院新創園區成立,計劃打造新型態創新研發與產業化聚落

劉仲明進一步指出,創新園區以 「共創」 的合作模式,可以更有效的與工研院、產業、學校以及國際做連結,形成獨特的創新聚落與生態系,來提升產業競爭力。創新園區是工研院推動跨領域創新的樞紐,以開放的理念作為設計最大特色,希望藉由這個實體空間,快速鏈結創新夥伴,吸引頂尖人才與資源進駐、研發,形成創新的研發聚落,進而帶動更大的產業價值與社會效益。工研院新創園區成立,計劃打造新型態創新研發與產業化聚落

目前,針對工研院創新園區選定一些影響未來台灣產業發展之重要主題,包括了「智慧視覺系統」、「智慧醫院照明系統」、「自駕車系統」、「水資源處理系統」、「智慧商店」、「虛擬資安系統」、「次兆赫高頻傳輸系統」、「3D 列印設計服務系統」等,預計目標是在 2 年內,與合作夥伴各出一半人員,成立規模約 30 人的新創衍生公司。工研院新創園區成立,計劃打造新型態創新研發與產業化聚落

另外,在 20 日的典禮上,工研院就宣布成立「水資源及環境智慧公司」、「3D 列印醫療輔具設計公司」、「糖尿病眼部影像雲端服務系統公司」等 3 家共創公司,藉由整合工研院的創新技術與合作夥伴的領域知識,來達成建立新創產業的目標。

(首圖來源:科技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