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運動心理學家發現,個人競賽項目的運動員較易得憂鬱症

44

轉載從: Tech News 科技新報

德國運動心理學家發現,個人競賽項目的運動員較易得憂鬱症

台灣昔日的高球天后曾雅妮,22 歲就登上世界球后的寶座,但也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她曾坦言:「那時候很痛苦,快把自己逼到發瘋,都快得憂鬱症了。」後來經由心理教練的協助,終於走出心理陰霾。其實這並非曾雅妮的心理素質差,德國慕尼黑科技大學(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的運動心理學專家貝克曼(Beckmann)教授,2016 年 12 月在英國心理學年會上發表了他們的發現指出,相較於團體競賽項目的運動員,個人競賽項目的運動員較易有憂鬱症以及倦怠感

雖然適度的運動有益身心健康,但是職業運動員以及登上奧運殿堂的頂尖選手們所面對激烈的競爭、肉體的疲勞與精神的壓力是我們一般人很難想像的。有些選手因為身心俱疲而得了憂鬱症,德國前國家足球隊門將安基(Robert Enke)甚至因此走上絕路。

為了對運動員的心理狀態有更深入的認識,避免悲劇再次發生,貝克曼教授的研究團隊一共調查了 162 個頂尖的運動員以及 199 位年輕的優秀選手。其中有 85 位年輕選手他們進行較長期的觀察,在一年期間內進行 3 次訪查。此外,他們也針對其中 134 位頂尖運動員進行深度訪談,請他們談談感受到壓力的經驗、想要放棄的念頭以及憂鬱的症狀。

他們的調查研究發現,激烈運動所造成的身心疲勞若沒有足夠的休息復原時間,與運動員出現憂鬱的症狀有相關性。他們也發現,從事個人運動競賽項目選手的憂鬱指數,往往高於團體競賽項目的選手。雖然運動員常常會同時產生倦怠感與憂鬱症狀,但是自我要求完美與長期的壓力是倦怠主因,卻與憂鬱無關。反而是休息復原時間不足才與憂鬱有關。

貝克曼教授說:「我們也注意到,年輕的運動員更容易有憂鬱傾向,而個人競賽項目的年輕運動員憂鬱的程度更為嚴重。在德國,我們已經架設了專門網站,提供年輕運動員如何面對壓力以及調適心理問題的建議。」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