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臉辨識系統可以辨識任何人,任何將臉遮住的人也一樣可以。使用人工智慧來描繪臉部輪廓,除了能顯示出人物的身分,更能進一步幫助抓出罪犯、抗議示威人士,即便他們戴著圍巾、太陽眼鏡想遮掩自己。
偽裝人臉辨識系統團隊(Disguised Face Identification,簡稱 DFI)正在進行一個研究,目的是讓臉部辨識科技更全能。該團隊稱:「這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性且難度頗高的研究項目」。
但備受爭議的弊端也不少,因為系統內部可以匿名方式查看辨識結果,這部分也引發隱私問題,有學者認為該系統過於專制。
曾在 DFI 工作的一名英國劍橋大學研究員 Amarjot Singh 提及,執法單位與其他希望捕捉罪犯的機構對這套系統都十分感興趣,而且系統潛在的可應用範圍絕對超乎想像!Singh 也率領國際團隊為此系統發表一篇相關學術性論文。
DFI 團隊透過不斷餵養「各式各樣遮蓋住顏面的圖像」,以此訓練系統深入學習 AI 臉部網路,如此訓練需要依賴大量的資料庫。圖像當然混合了這種簡單或複雜的背景,便於挑戰 AI 的靈敏度與精準性。
AI 透過測量 14 個臉部關鍵點(facial keypoint)的距離與角度來辨識,其中 10 個點為眼睛、3 個為唇部,剩下 1 個給鼻頭。系統藉由這些讀取到的數據,來估計隱藏的臉部結構,接著拿來與曾經匯入的圖像進行比較,最後揭示該人的真實身分。
每個臉部關鍵點都在檢視整體系統框架的有效性,與其他先進的系統相比,DFI 證明了自己臉部關鍵點架構的優越性與分類有效性。在早期的測試階段中,因為資料庫存載的人臉圖像尚缺,測試時整套流程只正確辨識 56% 遮掩臉部的面孔;如果同時戴上眼鏡,精確度會下降到 43%。
即便遭遇了一些障礙,Singh 仍開心表示,「我們已離實現目標不遠了!」DFI 也持續呼籲,期望有更多研究人員加入,以擴充並發展系統資料庫的技術。
(Source:arXiv.org)
然而這項研究目前仍在等待正式發行,原因來自它引發一些關於「隱私權」隱憂的爭議。北卡羅來納大學的社會學博士 Zeynep Tufekci 在 twitter 發言,認為這項 AI 研究相當專制,且集威權主義於一身。
最後,DFI 團隊將在 10 月於義大利威尼斯舉辦的 IEEE 國際研討會的計算機電腦工作坊(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Workshop,ICCVW)發表最新研究報告。
(本文由 T客邦 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