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拚全面施打疫苗,針頭卻沒到位

22

轉載從: Tech News 科技新報

歐洲拚全面施打疫苗,針頭卻沒到位

歐洲國家,尤其是西歐,在許多台灣人眼中是先進民主國家的象徵,許多施政也常以西歐國家為參考。不過當 COVID-19 疫情來襲,卻暴露西歐國家長期以來醫療制度問題,使得疫情一發不可收拾,只能將希望寄託於疫苗;當各國推動大規模施打疫苗,又暴露出其甚至連基本的行政效率都有嚴重障礙──有了疫苗,針頭卻沒跟著到位。

疫苗採肌肉注射,針對英國與歐洲肥胖人口多的國家,針頭要夠長才能穿過皮下脂肪打入肌肉。在法國,許多醫療機構發現收到疫苗,跟隨配發的卻是短針頭,根本無法施打疫苗,醫師抱怨會收到什麼針頭簡直是「俄羅斯轉盤」。

於是收到短針頭的醫師只好各顯神通,到處向其他醫療院所調貨,但其他醫療院所也一樣需要針頭,於是天下大亂,這些行政問題嚴重阻礙歐洲推動疫苗施打的進度。

另一方面,歐盟還面臨技術與數學問題。輝瑞(Pfizer)向歐盟保證 2021 年生產 20 億劑,但這保證劑量數據有預設前提──操作過程是每小瓶裝疫苗,施打時注射人員要抽到 6 劑,而非一般抽到 5 劑,也就是說其實輝瑞產能不足,透過如此膨脹五分之一施打數量來滿足歐盟需求。另一方面,由於疫苗是以最後抽出的施打劑數算錢,也就是輝瑞可多賺 20%。

但要能達到前提,就必須使用極細針頭,盡可能減少抽出注射時疫苗殘留針管的損失量,這樣才能達成目標 20 億劑,因此歐盟要求輝瑞與德國合作夥伴 BioNTech 同時供應細針頭,BioNTech 表示已確保 5,000 萬個針頭,但比歐盟疫苗訂單的 6 億劑,數量完全不足。

其實細針頭並非產能不足,全球產能要滿足施打疫苗需求其實輕而易舉,但行政作業造成訂單混亂,使針頭沒有與疫苗配合好。

以德國為例,疫苗由聯邦政府負責分配與配送,但是針頭則由 16 個州政府自己張羅,於是問題出現了,部分州如巴登─符騰堡、圖林根,針頭正確,巴伐利亞、薩爾蘭、下薩克森,針頭買錯了,於是只好緊急追加訂購,而搶買針頭造成價格上漲,造成其他人麻煩,薩克森州就因針頭漲價,只好到處找其他貨源。

德國等西歐國家目前對施打疫苗可說十萬火急,拿到每劑疫苗都想立即施打,但卻有多國都面臨疫苗施打速度不如預期,其中很大原因就是針頭,簡直是不可接受的錯誤。

德國針頭生產商柏朗(B. Braun)表示正其他同業競爭者全力生產,以保證供應未來施打需求。德國醫療科技產業協會(Bundesverband Medizintechnologie)表示,針頭與針筒生產並沒有任何瓶頸,產能也完全充足,是因為行政錯亂、下單混亂、分配錯誤,才導致針頭與疫苗不配合,呼籲政府要更良好協調。

瑞士遇到的問題,則是以一瓶裝抽取 5 劑為前提訂購施打用具,如今知道可以抽 6 劑,於是得全數重新採購為可抽取 6 劑用的細針頭。

但並非每個國家都這樣亂七八糟,最先開始衝刺全面施打的英國,提早規劃下,疫苗都能搭配對應的施打用具,這也是英國施打進度優於其他西歐國家的原因之一。

歐盟怪罪疫苗大廠延期供應疫苗,一度差點與英國爆發搶疫苗大戰,聲稱要禁止疫苗出口。然而,歐洲國家疫苗施打速度遠慢於英國,主因並非疫苗不足。從最先開始,英國早早通過疫苗審核,歐盟卻大擺架子,宣稱要仔細審核確定安全性,於是光起跑就遠慢於英國;英國很阿莎力先搶簽約再說,歐盟還要推稱幫所屬小會員國把關,向廠商殺價,還要疫苗廠負擔萬一有醫療意外的法律責任,讓廠商供貨意興闌珊;本身又行政作業混亂,連適合針頭都沒有,拿到疫苗也沒辦法打。

至 1 月 28 日,英國每百人施打數達 11.4,歐盟僅 2.3,可說天差地別。從這次疫苗之亂看來,或許英國脫歐真是睿智的決定。

(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