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從: Tech News 科技新報
「第十七屆有庠科技獎頒獎典禮」日前(8/22)於台北遠東國際飯店舉行頒獎典禮,有庠科技獎為紀念遠東集團創辦人徐有庠先生而設立,旨在獎勵台灣的新興科技領域之傑出人才,不僅是台灣企業界針對科技領域舉辦的重要獎項,更是科研界備受矚目的重要榮譽之一。
有庠科技獎評審委員由中央研究院院士劉烔朗擔任主任委員,以及高達 250 人次的專家學者進行同儕審查作業,歷經三階段評選,最終從眾多優秀申請件中選出本屆得獎人,包括台灣大學、清華大學、交通大學、成功大學、台北科技大學、陽明大學、宜蘭大學及中央研究院等機構,得獎人獲得評審委員會一致肯定。
挹注資源,扶植台灣科技發展
今年適逢遠東集團成立 70 週年,董事長徐旭東在致詞中指出,台灣需要更多的科技獎項來鼓勵科技發展,而遠東集團與徐有庠基金會將繼續挹注資源,支持我們的科學家。未來,有庠科技獎也希望增加 AI 人工智慧、Big Data 大數據和 IoT 物聯網等領域的獎項,讓更多人才獲得肯定,也期待政府和其他民間企業可以共襄盛舉,投入資源支持相關研究,進而提升台灣在全球產業的競爭力。
科技部謝達斌次長在致詞時提到,科技是台灣經濟再次起飛的關鍵,有庠科技獎長期支持科研發展,值得社會高度肯定。未來期許有更多民間企業效法,共同支持科學研究。
人工智慧的大門已經開啟,掌握機會前進未來
本屆頒獎典禮特別邀請中研院院士暨台灣人工智慧學校校長的孔祥重,以「Deep Learning Inference Everywhere」為主題發表專題演講,孔院士在演講中提到自己研究AI已經幾十年,隨著現代技術發展和更多新發現,很多過去無解的問題,透過人工智慧都可以迎刃而解。
孔院士也打趣說到,就像電影《回到未來》一樣,以前無解的事情用現在的方式回頭去處理就能解決。而這也代表著 Deep Learning、Machine Learning 和 AI 人工智慧的發展機會將越來越多,尤其是各行各業都在發展相關應用,只要能夠掌握關鍵技術發展,相信各項科技領域都能有更多的突破性發現。
鼓勵創新奠定科研基礎,加速台灣科研進化
奈米科技類講座得主為台灣大學物理系講座教授郭光宇,其研究主要探討高溫超導體、磁性奈米多層膜、奈米管、奈米線等新興材料的新奇物理性質。郭光宇在許多研究領域都有重要貢獻,讓他獲選為英國及美國物理學會會士,並獲得三次國科會傑出研究獎、科技部傑出特約研究員獎、教育部國家講座及教育部學術獎等多項榮譽。他強調政府與產業界除了培育人才外,更應投入資源支持基礎科學研究,厚實台灣科研實力並留住人才。
資通訊科技類講座得主為台灣大學資工系特聘教授林智仁,其開發的分析軟體 LIBSVM 廣被各行各業使用,Google Scholar Citations 超過 6000 次。林教授曾受知名產業如 Microsoft、Google、Yahoo 和 Alibaba 等邀請前往做客席研究,並先後獲得 ACM Fellow、AAAI Fellow、IEEE Fellow、ACM distinguished Scientist 等榮譽。林教授表示,就科技創新與產業應用的角度來說,大學教育應該與工業界需求接軌,從中識別重要的課題,再帶回學校教育,引導學生並培育能解決問題的優秀人才。
光電科技類講座得主為台灣大學電機系暨光電所特聘教授林恭如,在各種光通訊材料、元件、模組與系統的基礎與應用科技研發中,擁有相當卓越的研究成果,除了發表許多高引用率的期刊論文,並被獲選為美國光學學會(OSA)、國際光學工程師學會(SPIE)、英國電機電子工程學會(IET)、英國物理學會(IOP)等國際重要學會的 Fellow。值得一提的是,林教授持續擔任各項國際學術社群的重要職務,將台灣的影響力帶到國際,提升台灣在全球學術社群的地位、聲望與能見度。
綠色科技類講座得主為台灣大學化學系特聘教授劉如熹,其深耕綠色材料領域 30 年,研究成果應用橫跨 LED、燃料電池及生醫治療領域,具備豐富跨領域技術合作及產業實務經驗,迄今獲得 200 多件國內外專利。劉如熹表示,研究成果獲得產業認可、貼近產業實務之關鍵,在於透過「業界出題、學界解題」的產學合作模式,率領實驗室團隊走出象牙塔,與國內 LED 知名大廠共同研發具競爭力之產業技術,協助企業擺脫向國外技術授權的牽制,奠定台灣 LED 產業國際領先地位。
堅持不放棄的精神,成就一切不可能
台灣在科技研究上一直擁有非常強大的能量,而這些動能必須建立在厚實穩定的科學教育基礎,才能發揮影響力。如同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所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撐起地球。」徐有庠基金會和有庠科技獎長期挹注資源在台灣科技發展,便是希望能在科學家的背後支撐他們,讓他們繼續進行熱愛的科學研究。
本屆頒獎典禮的舞台上,得獎人深深表達對有庠科技獎的感謝,同時也藉此機會感謝一路走來默默支持的家人、同事和研究團隊夥伴,雖然得獎人在科學研究上都曾遭遇瓶頸,但也因為他們堅持不放棄的精神,以及各方的支持鼓勵,才能將不可能化為可能。
評審主任委員中研院院士劉烔朗也和與會貴賓分享,本屆共有超過 200 件申請,站在鼓勵科學教育和科技研究的立場,他認為所有的申請者都值得肯定,同時他也引用奧運創辦人皮埃爾.德.顧拜旦男爵的名言:「奧運的重點在於參與,不在得獎;人生的重點不在勝利,而在於全力以赴。」勉勵所有申請者,期許大家能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持續前進。
力挺基礎科學教育
有庠科技獎頒獎典禮也邀請今年「國際青年物理學家辯論錦標賽(IYPT)」的台灣代表隊一起接受表揚,他們代表台灣前往波蘭華沙參加第 32 屆 IYPT 比賽,在 34 個國家隊伍中脫穎而出,獲得團體賽銅牌獎的佳績。徐有庠基金會以實際行動鼓勵台灣青年學子參與科學研究,力挺台灣科學教育,希望能藉此讓更多年輕一代走出台灣和世界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