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從: Tech News 科技新報
茲卡病毒的爆發造成全球各地的民眾人心惶惶,各國政府更是嚴加戒備,深怕一不小心就讓感染病毒的病患進入國內,進而擴大當地的疫情。先前,學界一直懷疑小頭症(microcephaly)與茲卡病毒有著強烈的關聯性,卻一直無法得到確定的答案。13 日美國疾病管制署(CDC)也首次對外證實,茲卡病毒正是造成新生兒小頭症的主因。
茲卡病毒主要是透過埃及斑蚊傳布,經感染的患者可能會出現發燒、關節痠痛、頭痛等徵狀,且僅有少數病患因併發重症進而導致死亡的病例。然而,令人相當困擾的是,感染茲卡病毒的孕婦有著極高的機率誕下患有小頭症的新生兒,巴西學者雖了解其中有一定的關聯性,卻也沒有明確的證據,僅能呼籲受茲卡病毒感染的病患在疫情受控制前,最好先別懷孕,以免嬰兒受害。
1994 年,一名小兒科醫生 Thomas Shepard 發明了一套具有七項規則的標準,以確定藥劑等任何因素是否會造成畸胎,或是影響孕婦子宮內的嬰兒發育。而為了瞭解茲卡病毒與小頭症其中的關連性,美國 CDC 研究學者利用 Shepard 所研發的「謝博德氏準則(Shepard’s criteria)」,分析現有的茲卡病毒數據,若其中有幾項症狀符合的話,通常也證明此病毒的確是造成胎兒不正常發育的主因。
經對照後,研究學者發現茲卡符合了「謝博德氏準則」其中的幾項重要認定標準。首先,許多懷孕三到六個月左右又感染茲卡病毒的孕婦所生下的嬰兒都有先天缺陷;再者,許多暴露在茲卡病毒下的胎兒都遵循著相同的模式:天生就患有小頭症、或腦部畸形;最後,許多曾到茲卡病毒肆虐地區旅遊的孕婦生下的嬰兒也患有小頭症。
研究學者更表示,以上這些證據其實都已足夠當作證明,但病毒的特徵還符合了「謝博德氏準則」的其他幾項標準,讓學者更加確定了茲卡病毒就是造成新生兒小頭症的主因。而美國 CDC 也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of Medicine)刊登並宣布此結果,並希望學者應開始將目標轉向製作茲卡病毒的疫苗,而他們也會持續調查茲卡是否是造成其他發展問題的原因。
相關連結
- CDC confirms Zika virus does cause microcephaly
- CDC Concludes Zika Causes Microcephaly and Other Birth Defects
(首圖來源:達志影像)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