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垢也有好處,不要清得太乾淨

31

轉載從: Tech News 科技新報

耳垢也有好處,不要清得太乾淨

有醫生建議,不要用棉花棒挖耳朵,可能會將耳垢推入耳道深處,適得其反。那究竟該如何維持耳朵的清潔衛生呢?美國耳鼻喉暨頭頸外科研究院(The American Academy of Otolaryngology – Head and Neck Surgery provide)訂定最新(2017.1.3)的指導原則,其中提供醫師與一般民眾預防及處理耳垢過多的參考依據。

耳垢是外耳道內的黃色蠟質,主要由脫屑皮膚的角質蛋白與腺體分泌的三酸甘油脂所組成,有防止水分、昆蟲、細菌與真菌侵犯耳朵而傷害耳膜的功能。雖然耳垢對於耳朵而言有保護的功能,但是耳垢若太多則可能會造成耳鳴、重聽、耳朵疼痛、搔癢甚至是咳嗽等不適症狀。

根據美國耳鼻喉暨頭頸外科研究院的估計,約有十分之一的孩童與二十分之一的成人會有耳垢過多的問題。訂定本次指引的委員會主席,舒瓦茲(Shwartz)醫師說:「很多民眾都會以為他們清潔耳朵的方法很好,但其實不然。人們往往將耳垢推入耳道的更深處而對耳膜與聽力產生更多不必要的傷害」。他接著補充:「任何伸入耳道的物品都可能傷害耳道甚至耳膜,也可能造成永久性的傷害」。

以下是最新指引中可供民眾參考的重點整理:

  1. 避免過度清潔耳朵,因為這樣反而會造成耳道的感染,更加重耳垢的堆積。
  2. 不要將棉花棒、髮夾、牙籤或任何細長的物品伸入耳朵中,這可能傷害耳道、耳膜甚至是造成「聽小骨」(註 1)的位移。
  3. 雖然民間認為耳燭可以治療許多疾病,但是尚未有足夠的證據支持「耳燭療法」(註 2)去除耳垢的功效,而且不小心也可能會傷害到耳道與耳膜。
  4. 當耳朵感到腫脹、疼痛、重聽,請記得去看耳鼻喉科,不要自己擅自挖耳垢。
  5. 若要在家中自行清潔耳垢,最好能向專科醫師諮詢清潔方法(註 3)。
註 1,中耳內有 3 塊聽小骨,依形狀命名為:錘骨(Malleus)、砧骨(Incus)與鐙骨(Stapes)3 塊小骨組成一套力學系統,藉槓桿原理聲音的作用力放大。音波會引起鼓膜上壓力改變,鼓膜因而震動,附著於鼓膜上的鎚骨也隨之震動,再經砧骨傳至鐙骨,最後引起內耳液體的運動並刺激內耳的聽覺受器。
註 2,耳燭是一個包著蜂蠟的空心管。使用時將細小的一端插入外耳道,而在較粗大的另一端引火點燃。
註 3,亞東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鄭醫師指出:「大部分民眾的耳垢不需要清潔,因為外耳道有神奇的自動清潔的功能。 偶爾自行清潔耳垢,建議盡量使用柔軟的器具清除;此外,不建議自己動手清,因為看不到自己的耳洞,並且要小心不要挖得太深、太用力。」

(首圖來源:Flickr/PACAF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