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抽菸無異,電子煙恐導致癌症與心臟病

29

轉載從: Tech News 科技新報

與抽菸無異,電子煙恐導致癌症與心臟病

抽菸危害健康,加上菸價一直調漲,以及公共場所禁菸範圍擴大等原因,抽菸者不得不少抽或是戒菸,不然就是嘗試電子煙替代滿足菸癮。不過最新研究發現,電子煙一樣會危害健康,長期使用可能會導致心臟病、肺癌、膀胱癌。

彭博(Bloomberg)報導,紐約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將老鼠暴露在電子煙霧中 12 週,劑量和持續時間相當於一名 10 年資歷的輕度電子煙吸煙者。試驗結束時,煙霧已在動物的肺、膀胱和心臟造成 DNA 損傷,並抑制肺蛋白和重要的 DNA 修復功能。

一般認為,電子煙不含焦油、一氧化碳等香菸有的有害物質,僅含尼古丁,而尼古丁本身並沒有多大危害,只是讓人上癮的一種東西。但紐約大學研究人員指出,尼古丁在人體內會轉化為致癌物幾乎毫無疑問。

台灣目前還沒有開放電子煙,政府規定電子煙產品不能有菸品形狀,也不能含尼古丁成分,但電子煙在美國廣為流行,現在美國有 1,800 萬人抽電子煙,其中 16% 是高中生。

由於電子煙生產商聲稱電子煙是香菸的安全替代品,許多人擔心電子煙的溫和味道會吸引年輕人使用尼古丁,鼓勵青少年吸煙。2016 年美國外科醫生 Vivek Murthy 將美國青少年吸電子煙稱為「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理由是高中生吸電子煙的成長率達 900%。

現在關於電子煙的研究結果還有分歧。2013 年一項試驗發現,使用電子煙在幫助吸菸者戒菸方面與使用尼古丁貼劑一樣有效,2017 年 8 月發表的另一項研究比較電子煙和菸草菸霧引發癌症的風險,發現大多數電子煙的癌症風險不到傳統香菸的 1%,而高風險案例是來自過量電力輸送到霧化器線圈時產生的高水平羰基相關。

紐約大學進行的最新研究本身並沒有結論,因為腫瘤無法在短短的 12 週實驗期間就發展起來,因此有意義的人類實驗證據至少在未來 10 年無法獲得。現在科學家正在轉向動物實驗,將實驗期間拉長至一年左右,或能夠提供電子煙全面影響的進一步證據。

(首圖來源:Flickr/Vaping360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