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比爾蓋茲喊出機器人稅的概念之後,因科技造成貧富差距愈來愈大的舊金山開始認真研擬可行性方案,發起人之一就是舊金山市監事 Jane Kim,她於今年 4 月公開這項計畫,而最新進度是成立了一個名叫未來工作基金(Jobs of the Future Fund)的組織,開始著手進行實務面的討論,當中遇到許多困難,首先就是定義問題。
機器人稅將用來促進人類技能,補償因機器人造成的工作損失,包括職業培訓、免費社區大學、普世基本收入等等,Jane Kim 認為,善加利用機器人稅,或許能提高人類對機器人的容忍度。但在研擬機器人稅的過程中,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什麼是機器人?這個問題連機器人專家都難以達成共識。
減少人類工作量的人工智慧算機器人嗎?Jane Kim 表示關於機器人定義,以及定義什麼樣的工作算是被機器人取代等都還需要釐清,未來工作基金的任務就是要以公共論壇的形式,與利益關係者及加州公民展開對話。
且討論到最後,有可能不會是所謂的機器人稅形式,而是確定國家將會經歷一個經濟轉型的過程,進而想出一個資助轉型過程的方式,或許是透過不同的稅收,或是其他種收入來源。Wired 分析指出,人類害怕機器人取代工作,不只是怕沒了收入,而是失去自己在社會中的定位,畢竟人類透過工作來定義自己,所以工作本質不只是錢。
當然不管以什麼樣的形式徵收機器人稅,企業老闆都不會願意,就連學者專家也不見得同意,因為機器人與人工智慧只是一種新技術,現在還不清楚到底會造成什麼影響。且以汽車業為例,雖然幾十年來打造一台汽車需要的勞工人數變少,但整體來看並沒有造成大量失業現象。
人工智慧專家吳恩達樂觀看待人工智慧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但他強調過程中並非沒有風險,有些人的工作的確會被取代,有些工作薪水會變低,但他認為問題在於人類如何精進自己的技能,而不是人類工作從此消失。他預期存在自動化風險的工作比例約 3~5 成。
若人類工作技能提升,人工智慧帶來的軟體與硬體應用,將可與人類一同協作,提高生產力,甚至可減少工時。Jane Kim 也深知這一點,她說機器人對人類工作的影響不能想得太簡單,因為大部分自動化是取代任務,而不是工作。她組織研究的動機不是要逼迫老闆拿錢出來,而是讓社會注意到,無論自動化將人類帶往何方,未來勞動力都將產生巨變。
- TAX THE RICH AND THE ROBOTS? CALIFORNIA’S THINKING ABOUT IT
- ‘AI Is the New Electricity’, Says Coursera Co-Founder, and Former Google and Baidu AI Researcher, Andrew Ng
(首圖來源:Flickr/Michael Coghlan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