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成人類的第 2 層皮膚,可能才是穿戴裝置的未來

58

轉載從: Tech News 科技新報

變成人類的第 2 層皮膚,可能才是穿戴裝置的未來

來到 2017 年,科技在消費領域的三駕馬車「可穿戴裝置」、「無人機」以及「智慧家居」之中,似乎只剩下「可穿戴裝置」的前景,讓人有些擔憂。

隨著大批可穿戴裝置相繼湧入大眾電子消費市場,如今創新乏力、功能雷同的可穿戴裝置已經很難打動普通用戶的心。在前景不明朗、消費者的熱情被消耗殆盡的大環境下,以 Google Glass、Jawbone 等產品為代表的第一批「拓荒者」,也已經有一部分退出了市場。

不過,一些新的形態或許會改變可穿戴裝置的未來。比如說紋身,這個存在了幾千年、甚至更久的古老技藝,現在也開始要與科技融合,並與時俱進,變成人類的第二層皮膚了。

來自東京大學的 Takao Someya 教授和研發團隊,帶來一款充滿未來感的可穿戴產品──e-Skin(智慧皮膚),跟 DuoSkin、SkinMarks 等電子紋身產品一樣,不需要植入皮膚,只需貼在皮膚上,就可以透過皮膚記錄你的身體數據。變成人類的第 2 層皮膚,可能才是穿戴裝置的未來

Takao Someya 在一份聲明中,表述了他的願景:

如果我們能夠讀懂別人的情緒,將裝置與人體合二為一,那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或許以後人們的互動和溝通方式將大大改變,科技將為我們的生活塑造一個全新的標準。

與普通的電子紋身只能工作幾個小時不同,e-Skin 最大亮點在於續航表現更出色,單單目前演示的產品原型就足以使用一整天。按照 Takao 的說法,他們採用一種聚合物發光二極管,比其他電子紋身使用的二極管更高效節能。變成人類的第 2 層皮膚,可能才是穿戴裝置的未來

(Source:東京大學

東京大學的團隊還為這種電子紋身量身訂做一種保護塗層,有利於空氣和水蒸氣流通,幫助皮膚透氣和排汗。根據科學家發表在《Nature》雜誌的論文顯示,20 名參與測試的志願者,在貼了一個星期後,沒有出現發癢、過敏和皮膚乾燥的問題。

有意思的是,這種紋身也很貼合皮膚,不但彎曲手臂時不會感到不適,而且還不易磨損脫落。同時,它貼起來也較舒適,厚度只有 3 微米,比一些蜘蛛絲還薄,相當於人類頭髮直徑的十分之一。變成人類的第 2 層皮膚,可能才是穿戴裝置的未來

不過目前,e-Skin 的健康檢測功能比較單一,只能透過測量光來檢測皮膚中的血氧值。雖然這樣的功能,沒有之前 Duo Skin 那些能遠程控制手機或將皮膚變成觸控螢幕那麼酷炫,但 e-Skin 還是有一定的意義,如果未來它監測的功能夠多,這可說是長期醫療監測的一個理想選擇。變成人類的第 2 層皮膚,可能才是穿戴裝置的未來

除了監測血氧值,它具備為 LED 燈供電,或將數據傳輸到電腦等功能。畢竟只是紋身,它的附加功能也算豐富了。變成人類的第 2 層皮膚,可能才是穿戴裝置的未來

如果這樣技術持續向前發展,大概用不了多久,未來的可穿戴裝置可能就會像 James Blunt 和 Robin Schulz 的 MV《OK》中那樣,變成掀袖即亮的皮下可穿戴裝置。

(本文由 愛范兒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omeya Group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