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從: Tech News 科技新報
空氣污染有害人體健康,首當其衝的是呼吸器官,其中的過敏原可能引起氣喘、過敏性鼻炎,致癌物質可能導致肺癌。空污中的有害物質也可能由肺泡吸收後而影響全身。過去的研究指出,空污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機率。最近的研究則陸續發現,空污還會造成腦部的傷害,尤其是細懸浮微粒(PM2.5)對發育中的大腦傷害更大,並進而影響青少年的行為。
美國南加大的凱克醫學院(Keck School of Medicine)最近的研究發現,大洛杉磯地區的空氣惡化可能是助長青少年(9-18 歲)偏差行為的原因之一,而不良的親子關係、父母的心理狀況不佳以及社會壓力則會更加劇青少年行為偏差的現象。 研究論文已刊登於今年 12 月的《兒童異常心理學期刊》(Journal of Abnorma Child Psychology)上。
空氣污染與小孩偏差行為有關
本項研究針對 682 名大洛杉磯地區的兒童受試者,從 9 歲起持續追蹤了長達 9 年之久。期間每一兩年由孩子的家長協助觀察並記錄孩子是否有說謊、偷竊、作弊、翹課、破壞公物、傷害他人等 13 項偏差行為,每名受試者總共會有 4 次的記錄報告。
研究團隊也取得南加州地區 25 個空氣監測站 2000-2014 年間的空氣品質監測資料。比對的結果顯示,他們的受試者中有約 75% 暴露於細懸浮微粒超標的空氣中(註),某些兒童甚至暴露於超標兩倍的空氣中。
該論文的主要作者 Diana Younan 說:「先前的研究發現,環境中的鉛會傷害兒童、青少年的腦部發育而導致攻擊行為以及偏差行為的增加。我們的研究則觀察到,空氣中的細懸浮微粒也有類似的負面影響,但是我們還需要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才能更加確定此推論。無論如何,鉛、細懸浮微粒都能透過政府政策而減量或避免的環境危害因子。」
Younan 也表示,許多廉價的住宅就位於高速公路兩旁,空氣品質自然不佳,而經濟弱勢家庭卻往往只能居住於這樣的社區。在此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呼吸道的健康乃至於大腦的發育不免受到污濁空氣的傷害。她建議,在空污指數超標的日子應該盡量少出門而且緊閉門窗,並設法改善室內的空氣。
家庭功能不足易助長空污的不良影響
親子關係當然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因子,親子關係若長期處於緊張狀態會使得家庭氣氛處在高度的壓力下,而使得青少年承受長期的壓力。家庭對於孩子心理支持的功能弱化時會使得空氣污染對於孩子的傷害更易於顯現出來。
Younan 以及南加州大學環境衛生科學中心(USC Environmental Health Sciences Center)的科學家們,20 年來已經發現了許多空污對於人類健康的負面影響。他們發現空污可能增加肥胖的機率,使得孩子較具攻擊性,也可能使得失智症的風險增高。此外,從 1980 年代開始世界各地科學家的研究陸續顯示,空氣中的污染物質會滲入微血管經由血液循環進入體內各種器官中,進而引起組織細胞發炎、生成活性氧化物(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自主神經系統失調,也會使動脈血管壁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及中風的風險。
我們台灣的空氣品質長期遭受各種「內憂與外患」的污染,近來已成為許多行政首長施政上所面臨的嚴峻考驗,顯見問題的嚴重性已經到了「不得不重視」的窘境;但願朝野政黨真心為了國人的健康著想,本著環境正義的精神制定合理的「空氣污染防制策略」並落實施行,而不是昨是今非地只把空氣污染做為朝野鬥爭的議題來炒作。
註:美國聯邦的細懸浮微粒標準是每立方公尺 12 毫克。
(首圖來源:Flickr/Prayitno / Thank you for (12 millions +) view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