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從: Tech News 科技新報
鴻海 9 月 28 日宣布與被動元件大廠策略聯盟,共同推進關鍵零組件技術創新。而今年來鴻海投資、聯盟消息不斷,包括宣布與 FCA、裕隆合作搶攻車用商機、與工業電腦大廠凌華合攻機器人,甚至傳出將收購馬來西亞晶圓廠等。董事長劉揚偉疫後趕進度湊齊新事業版圖,又是什麼原因?
繼鴻海與工業電腦大廠凌華合資的機器人公司「法博智能移動」9 月 24 日揭牌,28 日鴻海又與世界第三大被動元件廠國巨策略聯盟,強攻電動車、智慧醫療零組件市場。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表示,與國巨是「強強聯手」,今後能打造更有附加價值的解決方案。國巨董事長陳泰銘則看好合作不只是加法,技術互惠、資源共享更帶來乘數效應。
這些合作案,正是劉揚偉對於鴻海──世界上最大的電子製造廠的轉型大計中的一環。
劉揚偉 2019 年 6 月從郭台銘手中接下董事長一職,11 月就宣布要將鴻海的毛利率從 2019 年的 5.91%,在 2025 年時拉升至 10%。
這對毛利普遍偏低電子製造業來說將是高難度挑戰。而「現況優化」、「數位轉型」及「轉型升級」三計,則是劉揚偉提出實現毛利率 10% 的方針。
其中「轉型升級」,或稱「3+3」則是鴻海未來發展軸線:「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三大產業、「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技術」3 項新技術。
而劉揚偉今年起動作頻頻,陸續拚齊電動車、半導體、5G 等拼圖。為何全球疫情稍緩,劉揚偉就忙著報復性趕進度呢?
關鍵一〉外患頻仍、優惠縮水,代工長線獲利能見度黯淡
今年供應鏈巨變,由緯創 7 月售廠予立訊敲響。立訊取得了緯創華東的 iPhone 廠房,而 iPhone 訂單已如甕中捉鱉,將打破台廠獨大局面。緯創則持續幫 iPhone 代工,但重心將移轉至印度。
這正是蘋果供應鏈壓低成本、分散風險政策下的台廠寫照。立訊順勢承接台廠產與蘋果厚愛而茁壯,鴻海作為蘋果代工、零組件大廠,將面臨挑戰。
重量級美系外資出具報告預估,鴻海在蘋果 2021 年 iPhone、iPad、MacBook 代工比例,比起 2018 皆將衰退,但立訊則在蘋果產品代工則會大有斬獲。
報告更指出,不論蘋果要深植中國市場或是建立兩個(中國、非中)生產體系,鴻海的占比皆將被侵蝕。
美系外資還點出鴻海在稅務上不利影響,鴻海 2010 年稅率為 17%,2020 年則會升至 25%。
代工遭遇逆風,優惠稅率又逐步縮水,讓鴻海產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關鍵二〉一兼二顧,新事業加垂直整合
鴻海在拚新事業、新技術的過程,更能夠厚植看家本領「垂直整合」,持續發揮綜效及成本優勢。
電子工業所需,在鴻海幾乎都找得到,從各類零組件、模組、組裝服務一應俱全。垂直整合下的成本控管,更是鴻海打遍天下無敵手的絕招。
而 9 月 28 日鴻海與國巨合作,在鴻海年營收 1 兆元的零組件產品項目中錦上添花,補齊了被動元件版圖,也更能發揮垂直整合綜效。
歐、美系外資也看好本次合作案,指出國巨先前已多角化耕耘產品線,因此鴻海與國巨合作更能乘其之勢更多非消費性(電動車、醫療等)市場。
劉揚偉也認為,鴻海與國巨未來更能在供應鏈上互相支應,合作提出更高附加價值的解決方案。
不僅如此,鴻海在拚半導體、電動車、5G 時,也能收垂直整合之效。
鴻家軍已有 IC 設計(天鈺)、封測(訊芯)、製造(夏普 8 吋廠)、設備廠(京鼎),7 月鴻海青島封測廠動工,9 月中更傳出將購併馬來西亞晶圓廠 Silterra Malaysia。半導體為電子工業中重要零件,更能與鴻海帝國其他業務緊密結合。
鴻海與車廠合作,電動車新事業若能茁壯,集團的車規玻璃、車用電池、線束等產品更擁出海口。
至於 5G,9 月 4 日鴻海子公司亞太電信,與遠傳電信宣布「5G 共頻共網」,取得了更大的 5G 頻段與電信用戶而能開展更多應用外,鴻海旗下如台揚、台通、建漢等上游網通廠也有一展手腳的機會。
關鍵三〉不只 5G、AI,劉揚偉不放過未來科技商機
劉揚偉股東會上提到,資通訊產業成長已趨緩甚至衰退,反而是電動車、數位醫療、機器人等,每年年複合成長率都超過 10%,將是未來鴻海投資方向。
在電動車方面,劉揚偉引用研究數據指出,2025 年市場將超過 6,000 億美元(約台幣 17 兆 4,612 億元),年複合成長率達 23%,而鴻海 2019 年已有 95 億元營收貢獻自車用,其中 44% 更來自電動車,預計攜手夥伴把市場做大。
9 月 24 日鴻海與凌華掛牌成立的機器人公司「法博智能移動」,則是補齊了 3+3 中的「機器人」拼圖,其「群機管理系統」能讓一組機器人能智慧化派遣、互相支援與協作,預計能應用在工業、倉儲、零售、醫療。
▲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凌華董事長劉鈞與移動式機器人「Bumblebee One」合影。
有趣的是,劉揚偉不只 3+3 做好做滿,也開始研究新興科技「量子電腦」。劉揚偉 6 月成立「鴻海研究院」來加速「F3.0」轉型節奏。
除網羅資安專家吳宗成、AI 專家李開復外,更是找到了台大 IBM 量子電腦中心主任張慶瑞來為鴻海量子電腦事業助拳。
劉揚偉表示,量子計算能以千倍速度運算,化不可能為可能。劉揚偉預估 5 年後量子電腦就會成新興產業,因此「超前布署」希望搶得先機。
而近期鴻海大戲也沒唱完,10 月 16 日「鴻海科技日」將有新產品發表,而台灣電子股旺季也準備來臨。劉揚偉的 3+3 布局下,業績、轉型成效,將受法人與股東檢驗,獲利能力能否更上層樓?低迷股價能否反彈?也是投資人關注重點。
(本文由 遠見雜誌 授權轉載;首圖左為國巨董事長陳泰銘、右為鴻海董事長劉揚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