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從: Tech News 科技新報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要如何帶鴻海走出新的格局,10 月 16 日首度舉辦的鴻海科技日,是最直接的觀察指標。
劉揚偉在今年拋出「3+3」的轉型大計畫。第一個 3,是指電動車、機器人、數位健康 3 大新興產業;第二個 3,是指人工智慧、新世代通訊、半導體等 3 大新興技術。
第一屆的鴻海科技日,劉揚偉公布的第一個大計畫,是鴻海的電動車發展計畫。從公布的內容來看,劉揚偉正大量起用新型人才,為鴻海衝刺電動車新事業。
這一次科技日上,第一個上台簡報鴻海車用軟體平台的技術長魏國章,他今年 7 月才加入鴻海。在這之前,他 1993 年就加入賈伯斯創立的 NEXT 電腦,1997 年開始,在蘋果工作 12 年,他參與了蘋果雲端服務的建置,用蘋果的網路技術,幫美國郵政老舊的客服中心進行轉型。
為了發展電動車,自美挖角
另一位上台報告關鍵技術的鴻海產品長蕭才祐,資歷比魏國章略長,他原本是聯想旗下摩托羅拉產品部門的副總裁,2018 年被挖角到手機品牌公司 HMD 擔任副總,和鴻海互動頻繁;去年 8 月,加入鴻海,站上鴻海產品長的位置。
劉揚偉在這次的科技日裡,展現跟過去完全不同的用人方式。這一天,鴻海在會場設有技術演講,每 5 到 10 分鐘為一個單位,從整個車用平台,到固態電池、動力系統、車載玻璃蓋板、移動機器人技術、醫用半導體,找集團內的年輕人才上台主講。活動結束後,劉揚偉還召集所有參加活動的員工,圍繞在鴻海的電動車平台旁,劉揚偉告訴員工「法人都說,鴻海真的不一樣了!」甚至連誰為了活動忙到回不了家,在旁邊租房子,都記在心裡,用鼓勵和成就感領導團隊。
劉揚偉宣示未來鴻海要用技術力拉高毛利後,也正在改變鴻海文化,從製造業的鐵血紀律,要轉向高科技研發的開放風格。
這一次,鴻海端出來的電動車平台也有學問。過去鴻海在 PC 時代,做的是硬體代工;在手機時代,重心也是放在硬體上。這一次,鴻海在電動車領域,卻打算自己推出軟體和硬體平台,整個系統都由鴻海操刀設計。
「鴻海真的有能力掌握自駕車的技術嗎?」這是許多人討論的話題,因為鴻海過去展示的能力,絕大多數都跟硬體有關,鴻海到底在軟體領域有多少實力,過去資料並不多。但是這一次,蕭才祐打出一張投影片,解釋鴻海開發的自動駕駛系統,已經在日本的機場投入服務,能做到完全不需要人員駕駛的 Level 3 服務。
軟體硬體平台,全都自己來
未來,軟體將是電動車和自駕車當中,最有價值的一塊。蕭才祐在接受廣播採訪時也曾說,現在自駕車已經可以在高速公路、送貨、封閉場域運作,光是控制車上的娛樂系統,就會像建立下一個 YouTube 一樣,是人人想要的商機。
魏國章也透露,當汽車連網化、智慧化之後,會有很多新服務跑出來。例如你可以打造虛擬鑰匙,遠端為朋友家人打開車門;即使你不在身邊,也能授權他們用車,或是當你搭車快到家的時候,汽車會自動連上家裡的冷氣,自動調節溫度。如果將路上的汽車全部連網,車流量將能減少八成,效率大幅提升。
現在車用軟體才是最大商機。車界人士觀察,即使是蘋果,也仍在徵求汽車開發相關人才。如果把未來汽車比喻成裝了 4 個輪子的 iPhone,研發車用軟體,未來就像掌握 iOS 一樣。主導自駕車的大商機,這恐怕也是鴻海跨足開放汽車軟體平台的真正原因。
對鴻海來說,光是電動車和自駕車的市場,就是足以支撐未來成長的新目標。但劉揚偉的挑戰是,過去鴻海的文化以代工為主,創新計畫未必能成功;如何找到更多一流的人才,真正將鴻海帶向以創新為主的文化,才是最重要的挑戰,也是股東評量鴻海未來價值必須觀察的重點。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