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奧斯卡最不受關注的一個獎,卻值得為這群人起立鼓掌

57

第 89 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剛剛過去幾個小時,除了拿下 14 個提名中 6 項大獎的《樂來越愛你》與最後最佳影片頒發時刻的烏龍(《月光下的藍色男孩 》才是「最佳影片獎」),一些真正推動電影技術事業進步的獎項也應該受到關注。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在這場電影從業者的盛會中,有一個專門頒給科學與技術成就的獎項,用以表彰那些推動電影發展的新科技。

雖然頒獎典禮中出現關於這個獎項的短暫片段,但奧斯卡年度科學技術獎早在 2 月11 日時就已塵埃落定:

共有 34 位個人獲獎者以及 5 個組織獲得 18 個奧斯卡年度科學技術獎。

奧斯卡得獎者、美國科學技術獎委員會主席 Ray Feeney 在頒獎晚會上表示:

憑藉獲獎者出色的創新工作,這些技術專家、工程師和發明家們拓寬了電影人的創作範圍。

與今年其他奧斯卡獎項不同,奧斯卡年度科學技術獎的獲獎技術並沒有特定時間限制,不一定是在 2016 年期間開發或開始使用,而是需要被證明,這些技術的存在對電影製作有重要價值。

這不由讓人想起了盧米埃兄弟,大多數人只清楚他們發明了第一部電影,卻鮮少能說出他們發明的那台三位一體放映機──既能攝影、放映,又能洗映。

現在,讓我們一起為那些近年來對電影技術有卓越貢獻的人們喝彩。

下面是今年奧斯卡年度科學技術獎的獲獎名單:

奧斯卡技術成就獎

1. 頒給 Thomson Grass Valley:設計 Viper FilmStream 數位相機系統。

Viper 相機實現了基於幀率的對數編碼,提供適合導入現有數位化工作流程中的未經壓縮相機匯出。

Viper FilmStream 是目前僅有專門設計為無壓縮匯出捕捉精彩畫面細節的數位相機,能捕捉解析度高達 1,920×1,080 的畫面。

做為其工作流程的一部分,Viper FilmStream 能直接將匯出訊號傳遞到後期製作工序。這是奧斯卡最不受關注的一個獎,卻值得為這群人起立鼓掌

▲ Viper 數位相機系統。

2. 頒給 Larry Gritz:推動 Open Shading Language(OSL)的設計、達成和傳遞。

Open Shading Language(OSL)是一種高度最佳化的執行架構和語言,用於程式化的著色和材質化,現在已經成為新的工業標準。它使不同技術水平的藝術家都能製造出真實的物理材料,達到高效能的製作渲染。

3. 頒給 Carl Ludwig、Eugene Troubetzkoy 和 Maurice van Swaaij:在藍天工作室(Blue Sky Studio)開創性推動 CGI Studio 渲染技術的發展。

CGI Studio 軟體的突破性光線追蹤和自動適應的取樣技術,加上簡化流程後的藝術家掌控,展現出電影製作中光線追蹤渲染技術的可行性。

4. 頒給 Brian Whited:在迪士尼動畫工作室設計和開發了動畫繪圖系統軟體 Meander。

Meander 創新性的曲線渲染方法能完美捕捉藝術家的創作意圖,顯著改善整個生產流程中的創意碰撞與溝通。

5. 頒給 Mark Rappaport、Scott Oshita、Jeff Cruts 和 Todd Minobe:設計在生物特效中使用的「電子木偶馬」。

Mark Rappaport 提出、設計並發展了這個概念;Scott Oshita 為木偶馬做了運動形態解析和 CAD 模型;Jeff Cruts 推進木偶馬的「假髮」生成技術,Todd Minobe 為它設計了關節和系統驅動機制。

「電子木偶馬」提高了演員表演的安全性,它能夠與現場動作無縫銜接,為電影製作擴增實境質感,讓電影畫面更逼真。這是奧斯卡最不受關注的一個獎,卻值得為這群人起立鼓掌

▲ 電子木偶馬。

6. 頒給 Glenn Sanders 和 Howard Stark:負責 Zaxcom 數位化無線麥克風系統的工程與設計。

Zaxcom 數位化的無線麥克風系統透過建立具豐富功能集的全數位化調制系統,提升了無線麥克風的效能。調制系統中的功能集具內部區域記錄功能以及提供發射機即時控制,和對時間碼分散無線控制的能力。這是奧斯卡最不受關注的一個獎,卻值得為這群人起立鼓掌

▲ Zaxcom。

7. 頒給 David Thomas、Lawrence E. Fisher 和 David Bundy:負責 Lectrosonics 數位化混合無線麥克風系統的設計、開發和工程。

Lectrosonics 系統透過創新的數位化預測算法提高無線麥克風的效能,透過傳統對 FM 無線電鏈路的模擬、減小發射器大小和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實現了全保真聲訊傳送。這是奧斯卡最不受關注的一個獎,卻值得為這群人起立鼓掌

▲ Lectrosonics。

8. 頒給 Parag Havaldar:在 Sony 電影公司推進基於表情變化的臉部擷取技術。

這個開創性的技術可以整合追蹤、穩定以及動畫控制曲線編輯方案,達到電影中臉部捕捉技術的大規模使用。

9. 頒給 Nicholas Apostoloff 和 Geoff Wedig:在 ImageMovers 和 Digital Domain 工作室設計和開發出動畫中基於孔點的臉部表情擷取系統。

這個系統先在兩個不同的工作室中獨立發展,然後組合,產生藝術家可控、可編輯、可延伸的解決方案,將臉部表情高傳真傳輸到數位人物的臉上。

10. 頒給 Kiran Bhat、Michael Koperwas、Brian Cantwell 和 Paige Warner:在工業光魔公司(ILM)設計和開發了 ILM 臉部表現捕捉系統。

這個系統使高傳真臉部表演能從演員身上傳輸到大規模製作的數位人物臉上,同時保留演員在藝術層面上對表情的完全控制,並且整合次要細節,合併到可控制的軌道中。

奧斯卡科學與工程獎

1. 頒給 ARRI(電影攝影器材製造商):設計出超級 35 Alexa 數位相機系統。

憑直觀設計和引人注目的影像再現,透過與電影製作人的密切合作,ARRI 的 Alexa 相機是第一個被電影攝影師廣泛採用的數位相機。這是奧斯卡最不受關注的一個獎,卻值得為這群人起立鼓掌

▲ 35 Alexa 數位相機系統。

2. 頒給 RED(專業數位電影攝影機製造商):設計和推動 RED Epic 數位電影攝影機,配備可升級的全幀影像感應器。

RED 的革命性設計和創新的製程有助於促進數位影像擷取在電影工業的廣泛運用。這是奧斯卡最不受關注的一個獎,卻值得為這群人起立鼓掌

▲ Red Epic 數位電影攝影機。

3. 頒給 Sony:開發的 F65 CineAlta 相機擁有先進的高解析度成像感應器、優秀的動態臨界值和全 4K 畫質的匯出。

Sony 獨特的照片定向功能和真正的 RAW 記錄為電影提供卓越的影像品質。這是奧斯卡最不受關注的一個獎,卻值得為這群人起立鼓掌

▲ F65 CineAlta。

4. 頒給 Panavision 和 Sony:提出和發展具開創性意義的 Genesis 數位電影攝影機。

使用熟悉的外形設計和配件,Genesis 的設計特點使其成為第一批被攝影師採用的數位相機。這是奧斯卡最不受關注的一個獎,卻值得為這群人起立鼓掌

▲ Genesis 數位電影攝影機。

5. 頒給 Marcos Fajardo、Christopher Kulla、Alan King、Thiago Ize 和 Clifford Stein

Marcos Fajardo 為 Arnold 渲染應用提出創造性的視野和初始想法;Christopher Kulla、Alan King、Thiago Ize 和 Clifford Stein則最佳化它的幾何引擎和突破性的的光線追蹤演算法。

這個演算法統一了 Sony 電影、Imageworks 和 Solid Angle SL 3 家公司提出的關於曲線、表面、體積和子表面散射的渲染方案。

Arnold 渲染應用中存在用於路徑追蹤的可延伸和記憶的單通道架構,它的開發者還出版了內在技術的說明。Arnold 渲染應用在工業中的接受度很高,這有助於光線追蹤渲染技術在電影中的廣泛使用。

6. 頒給 Vladimir Koylazov:在 Chaos Group(電腦圖形技術公司)提出的 V-Ray(渲染軟體)原創概念、設計和實施。

V-Ray 的高效生產方案、光線追蹤和全域照明技術……它們對各種工作流程的支援以及其廣泛的工業接受度,都推動電影工業廣泛採用全射線追蹤的渲染技術。

7. 頒給 Luca Fascione、J.P. Lewis 和 Iain Matthews:在 Weta Digital 設計和開發了 FACETS 臉部表情擷取和解決系統。

FACETS 是第一個精確可靠地呈現演員追蹤相機精確的臉部追蹤應用系統,在結合利用孔點的解決方案後,最終實現大規模生產。

這個系統使動畫師能夠將初始現場表演的細微差別帶到動畫人物身上,將保真度帶到更高水準。

8. 獻給 Steven Rosenbluth、Joshua Barratt、Robert Nolty 和 Archie Te:推動 Concept Overdrive 運動控制系統的工程和開發。

這種用戶介面友好的硬體和軟體系統建立並控制了真實及虛擬運動的即時複雜互動,同時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配合現場電影製作人的需要。

你應該能發現,其中部分技術已被很多技術創業公司,特別是人工智慧及 VR 領域的企業採用,譬如臉部表情捕捉及控制技術與光線追蹤渲染技術。

一些更尖端的拍攝及生物特效技術,很有可能成為下一個技術公司搜尋靈感的方向,要不然為何有那麼多電影技術工程師下海創業呢?

(本文由 36Kr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Flickr/Disney | ABC Television Group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