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紡織業從中國移到東南亞與南亞國家,在當地創造大量工作機會,擁有大量人口與低薪的南亞國家希望人口紅利可以率領國家走向經濟繁榮,世界銀行估計未來 20 年,南亞地區一個月會新增 120 萬名勞工,20 年後將新增 2.4 億人,但在世界彼端發展的自動化技術將造成巨大衝擊。
據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導,位於美國亞特蘭大的 SoftWear Automation 正在開發紡織機器人 Sewbot,可以將整個服裝製造過程完全交給自動化,但要達到低價與可靠性以取代人類,還要一段時間。印度一名紡織工人一年賺 1,200 美元,但現在一台 Sewbot 成本要數十萬美元,不過取代人類只是時間問題,屆時將破壞新興國家的經濟發展模式。
以人口紅利做為經濟成長基礎的南亞、東南亞、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受到的威脅更大。印度經濟學家認為,機器人與人工智慧的破壞性比過去的蒸氣、電子、組裝廠或電腦革命影響更大,因為人工智慧取代的不只是例行工作,屆時人口紅利即將變成人口惡夢。
1980 年後製造業工作成長速度很慢,甚至有些產業還下滑,2003 年到 2009 年,南亞的就業成長只有總體經濟成長水平的三分之一,主要原因是科技進展快速,導致某些產業大量失業。
過去 30 年繁榮的印度 IT 服務公司,也開始受到自動化雲端運算系統的影響。Infosys 與 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 今年都開始裁員,在印度清奈的現代汽車工廠引入 400 個機器人取代大量人力。不願具名的印度科技業者也表示,印度科技業的失業情況會更加嚴重,他的公司評估過引入人工智慧可以取代半數員工。
紡織業首當其衝,特別是高度依賴服裝業的孟加拉,出口總額的 82% 是衣服,2.5% 的人口從事服裝生產。包含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在內,有 2,700 萬人受僱於紡織業,主要原因是中國工資上漲太快,去年中國工廠勞工時薪漲到 3.6 美元,比 10 年前增加將近 4 倍。
現在中國工廠勞工賺的錢比印度勞工多 5 倍,接近葡萄牙與南非的水準。另外一個原因是現在製作一件 T-shirt 幾乎與 19 世紀自動紡織機發明時完全一樣,因為機器人很難拾起柔軟不規則的棉花並精確地移動,手工縫紉是由許多微小的過程和決策組成,因此很難被軟體複製。
縫紉的 4 個步驟,拾起物品、對齊、縫製和處理,只有縫紉已經自動化,其他部分仍然由人類完成。但亞特蘭大公司開發縫紉機器人 Sewbot,為了解決精細材料的問題,他們給機器人相機,像眼睛一樣功能,就像工程師開發自動駕駛車一樣。
照相機拍攝被縫合的材料加以分析,然後引導機器人手臂的運動,沃爾瑪投資 200 萬美元作為自動生產牛仔褲計畫的一部分。今年 9 月 Sewbot 成功完成牛仔褲縫製,明年計劃擴大到 T-shirts,現在 97% 的 T-shirts 在美國以外生產。
為何這些大型零售商有大量廉價勞工還要需要機器人?原因是速度,現在要一次生產 10 萬件衣服,必須在 9-12 月之前下單到中國,如果零售商希望更貼近市場,可以先下單 1 萬件,一個月之內就可以交貨,先送到市場測試水溫。亞馬遜於 4 月提交一項專利,內容就是按需製造的服裝生產自動化技術。
然而仰賴勞工經濟的新興國家如何應對?印度財政部長認為還有時間,現在紡織機器人要全面取代勞力可能還要 10 年甚至 20 年,他認為在機器人變聰明且便宜以替代人類之前,良好培訓、精心組織的自由貿易協定,和勞動市場改革可以增加製造業工作機會。
其他人認為新興國家應該專注發展服務業,如旅遊、運輸、金融,以彌補製造業供給不足的損失。但如果國家錯失良機,那麼自動化造成的社會衝擊就會很巨大,印度新德里的非營利組織 Pahle India Foundation 認為,所有受教育的年輕人可能會因為自動化而失業,屆時就是印度的夢靨。
(首圖來源:Flickr/Matt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