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從: Tech News 科技新報
技術的變化可以刺激大腦、提高智力,但是,如果技術想要與我們為敵,現實還會如此嗎?如果在一個由智慧型機器控制的世界裡,我們的生活無疑會變得方便很多,但是,這會讓人類變得越來越笨嗎?
機器取代人力促成智力提升
工業革命之後,機器開始取代手工工人,這一進步對農業和製造業的影響非常大,由於工作被機器取代,很多過去從事農業工作的人面臨著失業的問題,他們被迫遷徙到城市裡謀生。
機器取代了絕大部分體力勞動,人們不再需要從事過多的體力活(當然人類的體重也隨之增加了不少),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導致了人類變得肥胖,很多與代謝相關的疾病也越來越多,比如心臟病,糖尿病和腎病併發症等。
當人類的身體變得越來越「懶惰」,我們的大腦卻開始超量工作。舉個例子,相比於過去在小村鎮裡生活,如今擁擠的現代城市壓力變得越來越大。現代工作大多非常複雜,而且對時間的要求也更高,現代職場人士需要接受更多的教育,因為員工必須要快速處理各種新資訊。
即便在人們的休閒時間,我們的大腦仍然在超負荷運轉,它需要接受各種視聽媒體,娛樂、學習、音樂、新聞等。
在現在這個網路時代裡,隨著各種複雜電子技術在突飛猛進地發展,資訊量幾乎是呈指數級在增長。過去,由於沒有電子管道,遙遠的地理位置限制了人們彼此間的交流,但現在,由於人們可以輕鬆使用像 Facebook 和 Twitter 這樣的社交媒體,大家可以彼此互動的更加頻繁。
所有這些「大腦外部工作」都能讓我們變得更加聰明。這也解釋了在所有發達國家裡,每一代人的智力都在穩定增長,這一現象被稱作為弗林效應(Flynn Effect)。當然,人類智力的增長也受到了其他因素的影響,包括人類的營養越來越好;婦產科技術的提升也大大減少了嬰兒的腦部損傷;同時雖然公共健康和衛生條件的改善,讓兒童疾病大幅度減少了。
Jeeves 效應
在英國作家 P.G Wodehouse 所著的《萬能管家》(Jeeves)中,隨著在貴族生活中耳濡目染,身為僕人的主人公 Jeeves 愈發聰明,最終甚至嘲笑他的主人 Bertie Wooster,我們知道,從中世紀開始至今,機智勇敢而又低調善解人意的歐洲僕人早就不再是一個低等階級,他們儼然成了歐洲風尚中難以割捨的一部分。如果做個類別的話,未來如果機器的智力超越了人類,似乎也很有可能發生類似的事情,也就是筆者所謂的 Jeeves 效應。
人工智慧未來真的會奴役我們嗎?畢竟,電子計算機的出現並沒有阻止學生們繼續學習數學,但事實上,很多教育人士非常擔心這些新技術的出現。
人工智慧正在接管很多人類的工作,舉個例子,飛機在很多時候其實並不需要飛行員駕駛,而是在自動駕駛的模式下飛行的。此外,在很多大型現代化機場中,控制空中管理流量的複雜問題也是透過人工智慧解決的,相比於人類空中交通管制員,人工智慧的解決方案更加高效。此外,電腦程式還可以測試很多科學假設,甚至可以編寫詩歌和小說。
人工智慧已經融合了很多現代生活的主要功能,而在很多方面,智慧型機器已經超越了人類,過去,很多能力被認為是人類的優勢,但現在情況已經不同了,打個比方,下棋——IBM 電腦已經分別戰勝了國際象棋大師 Gary Kasparov 和 Ken Jennings。
根據摩爾定律(隨著時間,電子處理能力將會呈指數增長),機器智力的成長速度要遠快於人類智力。當機器變得越來越智慧,他們將會為人類做更多考慮,也會讓人類的生活變得更加便捷。
更便捷的未來生活
電子系統很可能會變得對使用者友好。我們知道,人類處於安全考慮會在登陸各種系統的時候設置密碼,但問題是人類的記憶力有限,很多時候如果記不住密碼,系統就無法辨識出我們,但是,隨著機器的智慧度越來越高,系統將會透過各種手段來辨識我們,而不是讓我們努力去適應系統,目前已知的手段包括生物辨識技術,比如指紋、虹膜拍照,甚至是心跳。
未來,如果人類想要與某個系統進行互動,將越來越不依賴鍵盤,而是透過聲控就能解決。我們和機器的交流,會像和自己的朋友或私人管家(如果你有的話)交談一樣。以後,電子化助手肯定會實現類似私人生活管家的功能,他們甚至可以幫你約上幾個三五好友一起,組織一場聚會。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似乎完全能與人工智慧和諧相處,我們也會知道,把我們的生活組織、規劃的井井有條,其實是一個更好的「大腦」——我們的電子助手。未來,我們不需要為瑣碎的事情煩神了,大腦也可以好好休息,說不定,未來每個人身上都會出現貴族氣質呢!
(本文由 雷鋒網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Flickr/Intel Free Press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