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從: Tech News 科技新報
世界上最酷的機器人公司波士頓動力(Boston Dynamics)或許很快就要成為一家日本公司了。
今年 3 月,有消息爆出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計劃放棄機器人計畫,並出售收購不到 3 年的有足機器人製造商 Boston Dynamics。而就在之前不久的 2 月,Boston Dynamics 剛剛發布了一段引起了很大轟動的雙足機器人室外行走的影片,而正是這個影片成為了 Alphabet 決意出售 Boston Dynamics 的導火線,因為 Alphabet「不知道怎麼用這個看起來很酷的機器人賺錢」。當時據彭博社報導,亞馬遜和豐田研究所是波士頓動力可能的收購者。
而就在 28 日,Tech Insider 發表的一篇文章披露了這一事件的最新進展,稱豐田對波士頓動力的收購「已進入尾聲」。有波士頓動力員工稱這是一次「友好的收購」,那麼,被 Alphabet 認為「無法賺錢」的Boston Dynamics能給豐田帶來什麼呢?
豐田研究所是何方神聖?
許多大公司都會有進行前瞻性研發的研究所,最為人熟知的就是施樂(Xerox)的帕羅奧多研究中心(PARC),被賈伯斯「借鑒」的滑鼠和圖形操作介面都是這家研究中心的傑作。但不同的是,豐田研究所(Toyota Research Institute)並非是早就成立、為豐田的成長立下汗馬功勞的一家機構,其成立時間也僅僅有半年而已——在 2015 年 11 月,豐田宣布將在未來 5 年內,投入 10 億美元對人工智慧(AI)進行研究,並在矽谷成立「豐田研究所」,該專案由 Gill Pratt 負責,他曾參與美國國防部機器人研究工作,並於 2015 年初加入豐田。
值得注意的是,豐田公司設立豐田研究所的目的不僅僅是與自身的汽車領域結合的自動駕駛等研究範疇,家用機器人也是研究專案的一部分。日本是一個人口老齡化嚴重的國家,這種機器人將會對老人的照顧上有所幫助。除此之外,公司將還研發新型軟硬體和新材料研究成果,其研究成果也會被應用到工廠自動化系統的設計中。
據 Tech Isider 的報導,Gill Pratt 和 Boston Dynamics 的創始人兼 CEO Marc Railbert 在麻省理工大學(MIT)的 leg lab 實驗室曾共事過一段時間。這個實驗室由 Raibert 於 1986 年創立,致力於研發腿式機器人。在 Marc 離開 MIT 並創建波士頓動力後,Pratt 於 1992 年接管該實驗室。而 Gill Pratt 籌辦豐田研究所後也從波士頓動力挖來了不少員工。
豐田的機器人策略:實用當頭
提起豐田就不得不從整個日本在機器人的研究說起。雖然我們一直說日本是一個「亂點技能樹」的國家,但不巧(或者湊巧)的是,日本的機器人幾近滿級:這不僅體現在漫畫、電視等題材上,在現實中有本田的 ASIMO、Sony 的 AIBO,學術研究方面也走在前列,「人形工學」的機器人更是堪稱世界第一,遠超其他國家。
日本的機器人發展有其歷史原因:二戰以後,日本的經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但人口和勞動力的增長率卻遠遠低於經濟發展速度,這在客觀上需要整個行業提高勞動生產率。在這當中,環境艱苦的製造行業是很難吸引到教育水準普遍較高的日本勞動人口的,為將年輕人吸引到製造業中,整個行業必須提高自動化水準,創造舒適的工作環境。而從 80 年代起,日本政府就採取推動工業機器人普及和促進研究和發展的產業政策,也極大促進了機器人的發展。
但在整個日本的機器人產業界當中,豐田屬於小字輩。與「專注機器人 30 年」的死敵本田不同,豐田從 2002 年才開始開發機器人。而對於這兩家企業,大家普遍認為本田更具有技術,而豐田看起來更像一家以行銷見長的公司,這從兩家公司的社長出身就可以看出:本田的每一代社長都是技術系的人物,營業和事務系的人不能成為社長;而豐田的每一代社長都是營業販賣系出身。如果說豐田是「為了造車而開發技術」,那本田就是「因為有了技術所以造車」。
這種差別也體現在了兩者的機器人項目研發上。本田的 ASIMO 機器人從 1986 年開始研究,2000 年推出第一代,此時豐田的機器人專案尚未開始。但這也使得豐田的機器人技術更加偏於實用化,從一開始就考慮了要將機器人技術應用於汽車領域,這一策略使得豐田在自動駕駛上能保持第一陣營的位置,並計劃在 2020 年實現無人駕駛汽車的商業化。
另外,儘管豐田將機器人和人工智慧視為其未來的支柱產業,但在汽車的自動化生產上卻偏於保守。一直到自動化程度已經相當高的今天,豐田仍然將人視為汽車製造的中心,不遺餘力地培養技術能手。如豐田技術總監河合滿說:「豐田自動化的歷史,是用機器人替代熟練工手工操作的歷史。如果不知道如何手工操作,就無法發現並排除機器人的故障,思考出更好的製造方法。」
賣給豐田,波士頓動力未來走向何方?
如之前所分析,波士頓動力之所以被拋售,是因為「在短期內無法看到商業化的可能」,而豐田也是一家銷售導向的公司,這次改換門庭,波士頓動力在幾年內被再次拋售的可能仍然存在,但至少有一點不同:賣汽車的豐田的銷售收入(千億美元級別)比賣廣告的 Google 的銷售收入(百億美元級別)高出了一個數量級,對於豐田來說,在 AI 領域 10 億美元的投入只是九牛一毛而已,波士頓動力的商業化壓力也要小得多。而且令人注意的是,豐田是用新成立的豐田研究所收購波士頓動力而不是納入原有的體系中,也體現了其實驗性區別對待的策略。
雖然豐田收購波士頓動力的意向價格還不得而知,但考慮到當初 Google 收購的 30 億美元的價格和現在 Alphabet 的急於出手心理,估計要價不會太高。對豐田來說,只要波士頓動力在豐田無人車 2020 年上市前,再整出幾條像今年 2 月引起整個行業轟動的影片,這次收購就值回票價了。
豐田的機器人專案盤點
除了無人車,豐田進行了一系列機器人專案的開發,包括:
豐田生活輔助機器人(HSR)
為推進生活輔助型機器人(Human Support Robot)的實用化,豐田與多家研究機構攜手,共同成立了推進技術開發的機制——「HSR 開發聯盟」。豐田將向加入「HSR 開發聯盟」的研究機構借出其開發的新型 HSR 用於研究。
HSR 動作敏捷,其圓筒形小型輕量機身中裝有可收納的機械臂,因此可以完成「撿起地上的物品」或者「從架子上取東西」等工作。自 2012 年發布至今,豐田根據實際使用者及福祉機構相關人員的實際回饋對其進行了多次改良。此次用於研究的新型 HSR 已在功能性、安全性、研發和實證實驗應用性等方面實現了提升。
豐田 Kirobo Mini 機器人
豐田 Kirobo Mini 是根據日本已故漫畫大師手塚治蟲筆下經典角色原子小金剛設計打造的陪伴性機器人,在 2013 年,Kirobo 機器人曾被送入太空陪伴太空人,車載版本 Kirobo Mini 機器人在 2015 年動靜車展上亮相,其配備了面部辨識技術和一台攝影機,能辨識人像臉部表情,它本身也會做出不同表情,甚至還會展露笑容。當檢測到對方向它露出笑臉時,它會問候並抬高雙臂打招呼,但目前豐田還沒有計劃立即將該機器人推向市場。
會爬樓梯的輪椅 iBot
iBot 最初是 Segway 創始人 Dean Kamen 在 Segway 之外的一個專案,第一代 iBot 誕生於 15 年前,由 Dean Kamen 的 DEKA 團隊與 Independence Technology 合作。但最近豐田宣布獲得授權使用 DEKA 的技術,以期把新版 iBOT 推向市場,並用於「醫療康復療法和潛在的其他目的」。
iBot 不僅可以上下樓梯,還能直立行走,自動適應草地、坡地等多種環境。據了解,豐田投資 iBot 並非僅僅看中會站立的輪椅本身,而是期望透過 iBot 上的平衡技術使用權,能夠將其放置醫用康復治療,甚至是自家的機器人上。而這次對 Boston Dynamics 的收購也說明了這一點。
(本文由 雷鋒網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Boston Dyna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