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從: Tech News 科技新報
提到工業自動化,許多人的腦中會想像著工廠內全面由機器人進行無聲的工作,而人類將會毫無用武之地,只能看著機器人搶走自己的飯碗。根據美國機器人工業協會(RIA)的報告指出,北美市場於 2016 年訂購了 34,606 台機器人,比起 2015 年成長了 10%,而 2016 年完成並發貨的機器人價值高達 1888 億美元。
汽車產業毫無懸念是機器人的最大客戶,而配裝應用、點悍、食品加工業等對於機器人的需求也開始逐漸攀升,而這些機器人逐步取代了單調的工作,並為他們所處的產業提昇了產量,減少了傳統因為人類工作而產生的問題(疲勞、製作失誤等)。
但以現在的科技發展來說,導入工業機器人的成本相當高昂,要讓一家工廠能夠完全無人化,成本控管就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考量,因為傳統工業機器人較適合密集且大量的生產模式,同時靈活性也不足,要改變生產模式時可能會需要軟硬體的調整,而工廠部分也需要調整配裝產線以達成修正目標,通常傳統工業機器人的配裝成本可達本身購入成本的 100% 到 200% 左右,也就是一台傳統工業機器人將多付兩到三倍的成本。
這也是協作機器人在近幾年逐漸嶄露頭角的原因,相較於較高成本導入的工業機器人來說,協作機器人的特性在於佈署成本較低、操控容易,同時也可以按照不同狀況調整運作模式,也能與人類在同一個環境中工作互補(如果先做好風險評估規範);但相較於傳統工業機器人來說,協作型機器人需要更注意工安規範,以保證共同工作者的安全,且以目前來說,協作機器人的工作能力尚無法與傳統工業機器人相比。
目前中小企業是協作機器人的主要課群,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也跟成本有關,如汽車工廠等大型企業來說,只要產品設計定案後通常變動不大,因此工業機器人的改動與佈署成本花費也很少有劇烈變動。
但中小企業主要是以快速變動的優勢接單,相較之下較偏向客製化、量小、生產週期短,以這樣的條件來看,協作機器人對中小企業來說的確是比較合宜的選擇。
不管是協作機器人或傳統工業用機器人,這兩者在工業自動化歷程中佔有極為重要的一部分,這兩者不同的特性也能夠讓最適合這些方案的人共同使用,而這也意味著越來越多的企業了解協作機器人的優點,並將其投入產線之中。包括 ABB、FANUC、Universal Robots、廣明等廠商都投入了協作機器人的市場,當協作機器人的市場越來越大,除了代表中小企業投入自動化的過程將會更容易外,人類的角色也將逐漸從「製作」轉進「操控」階段。
參考資料
- Choosing Between Cobots And Industrial Robots
- RIA
- New breed of collaborative robots “work hand in hand” with hum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