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從: Tech News 科技新報
如果你患有發炎性腸道疾病(IBD)、潰瘍性結腸炎和克隆氏症等疾病,小心你的口腔可能不太乾淨!一項在小鼠實驗中的最新國際研究發現,有些口腔細菌會誘發上述腸道疾病,未來研究人員或許可以針對這些疾病開發出新藥治療。
以前的研究表明,口腔細菌通常不會生活在健康人的腸道,因為這些細菌會與已經生活在腸道的其他菌種競爭。然而,由日本慶應義大學醫學院領導的團隊發現了更高竿的口腔細菌會生活在患有 IBD 或大腸癌患者的腸道,也就是說,當一些來自口腔的細菌菌株進入腸道並定居時,可在某些情況下引發腸道慢性炎症,口腔其實是儲藏腸道疾病病原體的大倉庫。
團隊領導人 Koji Atarashi 和同事首先注意到發炎性腸道疾病、潰瘍性結腸炎和克隆氏症這三類患者的糞便中,口腔細菌數量高出正常水準,讓他們懷疑兩者之間可能有關聯,於是他們假設在人類每天吞嚥的 1.5 公升唾液裡,可能會透過腸道間接煽動異常的免疫發炎反應。
為了驗證理論,研究人員執行了一系列實驗,第一個實驗裡,研究人員取樣發炎性腸道疾病和克隆氏症患者的唾液樣本,將唾液細菌移植到兩組無菌小鼠的體內,隨後他們發現,其中一組小鼠安然無恙,但另一組小鼠引發強烈的免疫反應,常見存在於唾液稱為「克雷伯氏肺炎菌」的菌株會在無菌小鼠的腸道中「殖民」,並觸發輔助型 T 細胞,反過來引發炎症反應。
不過在第二個實驗裡,研究人員將細菌直接引入健康小鼠的腸道後,克雷伯氏肺炎菌並沒有上述的殖民問題;第三個測試中,研究人員對注射抗生素的小鼠植入細菌,發現克雷伯氏肺炎菌不但不受抗生素影響,反而是抗生素的耐藥性越強,細菌在腸道系統引發的炎症反應越強烈,這也驗證了為何抗生素對克隆氏症和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治療價值有限。哈佛大學醫學院、麻省理工學院臨床腸胃病學家 Ramnik Xavier 說,這也是長久以來他試圖阻止患者服用抗生素來治療發炎性腸道疾病的原因。
研究結論表示,克雷伯氏肺炎菌對腸道健康的人而言無害,但在發炎性腸道遺傳體質的人身上就有機會加劇疾病的免疫反應。雖然研究結果只是初步,還需要更多證據支持,但團隊認為,進一步研究口腔細菌或許可幫助醫界開發新藥,畢竟患有這些腸道疾病的患者,生活中時常承受著「廁所馬拉松」壓力。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