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進步下,癌症的主要治療方式

47

轉載從: Tech News 科技新報

醫學進步下,癌症的主要治療方式

隨著人類累積越來越多醫學知識,癌症的治療方式也不斷進步,已逐步發展出多種不同的治療方法。癌症專科醫師會先綜合評估病患的癌症種類、病情嚴重程度及病患的身體狀況,之後再擬定對病患最有利的治療方式。有些病患只需進行某一單項治療就有不錯療效,有些則必須同時合併多種治療方法,效果才會較好。雖然近年來癌症「標靶」治療及「免疫」治療受到高度關注,但手術、傳統化學藥物以及放射線治療仍然是最常用於治療癌症病患的方式,因此有癌症治療的「黃金鐵三角」之稱,以下將逐項介紹。

手術切除

以手術切除腫瘤通常是癌症治療最先考慮的選項,因為這是根除固體腫瘤目前已知最好的方法。若醫師說「可以開刀切除癌症腫瘤」,這多半是指癌症屬於較早期階段,只要術後定期追蹤,多數病人存活期皆可超過 5 年,癒後比癌症晚期病人無法手術的患者好很多。因此病灶發展仍局限於較小範圍的早期癌症患者,最常以外科手術切除腫瘤。

若手術成功徹底清除病灶,則癌症復發的機率非常小,通常手術後不需另行藥物治療即可得到令人滿意的結果。某些情形下手術切除難度較高,醫師會先讓病患服用一段時間化療藥物(前導性化學治療,neoadjuvant chemotherapy),待腫瘤縮小後再進行手術;部分腫瘤較惡性的病患則可能在手術後持續進行藥物治療 (輔助性化學治療,adjuvant chemotherapy),藉此將手術後殘餘體內的癌細胞消滅殆盡。

隨著醫療科技進步,癌症手術已從傳統開腹式手術進化至現今的機器人手術。由機器手臂輔助進行的癌症切除手術所產生的傷口小、手術過程出血較少、病患恢復較快,且治療同時可保留較多病人的生理結構和功能,使手術後病患能更早恢復正常生活及工作。

傳統化學藥物治療

傳統化療藥物主要針對癌細胞不斷進行細胞分裂,染色體必須進行複製的特性進行攻擊:有些藥物透過抑制合成 DNA 原料(去氧核糖核苷)的形成;有些抑制合成 DNA 酵素的作用;有些則直接傷害 DNA 使其嚴重到無法進行細胞分裂;有些藥物雖不影響 DNA 複製,卻能阻礙染色體分配至兩個子細胞的機制(微小管有絲分裂)。上述藥物作用皆可阻礙細胞分裂而抑制癌細胞生長,但這些藥物對人體其他正常細胞分裂亦有影響,因此副作用也不小。

例如腸道的細胞必須經常更新,當化療藥物阻礙了腸道新細胞的生成便會導致腹瀉、便秘、營養吸收不良等症狀;化療藥物也會影響毛囊細胞生長,因而發生毛髮掉落;此外血液中的白血球與紅血球壽命,約各為數天與 3~4 個月時間,因此化療藥物作用下病患的造血功能、免疫功能也會受到影響,病患的抵抗力與自癒力會下降;紅血球數量下降會造成貧血、倦怠、暈眩等;血小板數量下降時嚴重可能會有血尿、血斑、出血不止等情形。

化療雖然會使病患產生多種副作用,但多年來的臨床經驗證明此法仍是治療癌症很重要的方式。相較手術和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屬於全身性治療,對已向外擴散、甚至轉移至他處的癌細胞也有毒殺作用,因此較晚期的癌症病患已不適合手術治療時,化療就是很倚賴的一種治療方式了。

常見的化療有口服或靜脈注射兩種方式,由於口服較方便,可免去打針的不適,病人自主性較高,因此是化療發展的趨勢。但因癌症口服化療藥物的服用方法較複雜,且須有良好的胃腸系統,因此並非所有病人都適合此法。

放射性治療

放射治療是利用高能電磁波(X 光)或帶電粒子(電子、質子)等放射線的高能量直接傷害細胞 DNA 而誘發細胞死亡。癌細胞於受到放射線傷害後會先嘗試修復 DNA 損傷,只有當損害過於嚴重無法修補時才會啟動細胞自殺程序,所以腫瘤不會在照射後立即縮小,而是數日至數週後才會顯現出效果。

放射治療與手術治療都屬局部治療方法,但是約有一半的癌症病患於治療過程中都需要放射治療幫忙。例如某些接受手術治療的病患(頭頸癌、乳癌病患)於術後再輔以放射治療,可更提高治療效果。某些早期發現的癌症病患(宮頸癌、喉癌、前列腺癌等),手術或放射線的治療效果皆很好,醫師會視患者的整體狀況決定使用何種治療,如曾患重大疾病或年齡較大而不適手術者,即會選擇放射線治療。較晚期的癌症不適合手術時,進行放射治療對病情控制也很有貢獻。某些腫瘤壓迫到神經、脊椎、血管等正常組織造成不適,放射治療後對緩解不適症狀、提升病患生活品質亦很有貢獻。

放射線治療通常是局部性照射,因此引起的副作用主要侷限於受照射區域。當放射線由體外照射腫瘤時,會先通過皮膚及其他正常組織才抵達腫瘤處,因此皮膚無可避免會遭到放射線傷害,且照射劑量愈高,傷害也隨之增加。通常照射後皮膚會紅、癢,之後會脫皮,放射線劑量愈高,皮膚的傷害就愈嚴重而產生水泡、皮膚壞死,進而引起病菌感染等。若放射線照射區域包括口腔或腸道,則會引發口腔疼痛或腹瀉等副作用,而照射區域為腦部時則會引起落髮。病患的體能狀況會影響副作用的嚴重程度,通常飲食及精神狀況較好、沒有長時間臥床的患者,副作用較輕微。

癌症若能早期發現,治療的效果最好,很有機會完全治癒不再復發。若發現時機點較晚,通常較難根治,變成一種長期抗戰,且往往需進行多項不同種類的治療。癌細胞由於遺傳不穩定的特性,愈晚發現可能累積愈多變異性,腫瘤內包含許多「不同」性質的癌細胞,某種治療能殺死部分癌細胞,另一部分癌細胞就趁機坐大;癌細胞也可能已發生轉移,手術切除了原本的腫瘤後,卻在別的器官形成轉移的腫瘤。因此癌症「早期發現」是提高治癒率很重要的一環。預防更勝治療,如何避免造成癌症的危險因子,更是讓我們拒絕癌症威脅的根本之道。最新發展的標靶治療與免疫治療,對某些患者有很好療效,且副作用較小,後續我們將逐一介紹。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