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外科手術終會到來,但克服所有挑戰來日方長

22

轉載從: Tech News 科技新報

太空外科手術終會到來,但克服所有挑戰來日方長

如果前往火星不是夢,那麼在太空執行手術的挑戰也可能打碎這場夢。

隨著各國太空機構與越來越多私人企業提出大膽火星計畫,過去覺得不可能的火星移民夢好像有機會在未來成真,但事實上,我們還有很長很長一段路要走。

我們如何防止被致命宇宙射線轟炸?火星上有足夠乾淨的水可以飲用?以前的研究已表明,人體在火星微重力條件下造成視力下降、脫水、肌肉和骨骼萎縮、血壓與心率明顯降低,甚至免疫力減弱,一旦發生感染可能加劇病菌傳播。

而一份發表於《英國外科期刊》的研究評論《Surgery in space》聚焦在最令人恐懼的挑戰:漂浮的傳染性體液。

以人類目前的航太技術,前往火星需要 9 個月,如果途中不幸受到重大傷害,無法和國際太空站(ISS)的太空人一樣盡速送回地球治療。此外,地球與火星兩地無線電信訊號傳遞延遲可長達 22 分鐘,所以想從地球遠程命令醫療機器人執行手術也不可能。

換句話說,一個訓練有素的太空外科醫師必須列入載人火星任務的「必備清單」;另外,太空船可沒有足夠空間打造一間手術室或攜帶所有手術設備,目前最合理可行的方法是利用 3D 列印技術,即時印出醫師需用到的儀器。

但就算有醫術精進的醫師隨行,手術進行過程又是另一番可怕場景。失去了重力,從患者傷口露出的血液由於表面張力,可能會黏附在操作的手術儀器上;更糟的是,患者腸道如果沒有重力控制,可能會四處浮動並碰到其他器官,增加手術過程中意外穿孔的風險,導致腸胃道病菌洩漏,引發生物危害。

如果不小心劃傷動脈,血液噴飛的壓力就更不用說了。

此外,手術麻醉也是問題,《Wired》報導,在太空待久後,血液循環、紅血球細胞量、血管收縮擴張能力都會下降,在手術過程中施打麻醉藥將變得很危險,術後傷口癒合速度也會變很慢。

光是要解決這些醫療問題,就知道人類移民其他星球還要很久很久的準備期。假如有天人類真的去了火星,全新未知病症也可能因長期失重、暴露於宇宙輻射而湧現。

(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