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進軍數位醫療的關鍵布局

49

轉載從: Tech News 科技新報

蘋果進軍數位醫療的關鍵布局

科技巨擘蘋果下一個大計畫是進軍近 10 兆美元的健康醫療產業,執行長庫克認為,縱使這是一個極度競爭的市場,也將搶得一席之地。如果,未來的 iPhone 不是單純的手機,而成為新的檢測或診斷工具,對台灣蘋果供應鏈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想像一下,未來查驗代工廠竟然是美國 FDA (美國食品藥物監督管理局)時,會是怎樣的光景?關鍵是,您看到這個趨勢嗎?

早在 2014 年,蘋果在全球軟體開發者年會宣布,將於 iOS 系統中導入醫療軟體 HealthKit 功能。當初,大家都以為蘋果只是要蒐集用戶的健康和健身管理資料,並提供用戶清楚的身體數據,包括大家所熟知的計算碳水化合物、卡路里、咖啡因或其他諸多重要的營養指標等;但是市值超過 1 兆美元的蘋果,它的企圖心不僅止於這樣簡單的功能。

從近年來的發展,我們可以清楚了解蘋果希望整合數千個第三方健康醫療管理軟體,以及檢測和診斷裝置廠商的資訊,並透過這樣的開發平台分享與分析,以協助醫療人員監控病患的病情,提升疾病的治療效果與減少副作用。此外,對個別使用者來說,透過蘋果標準化蒐集,可以將不同來源的健康和電子病歷做進一步整合,以個人化的介面提供給用戶使用。

數位醫療平台 ResearchKit

現在蘋果衍生出來的兩個平台,發展值得注意,分別是 ResearchKit 和 CareKit 。供醫學研究的 ResearchKit 平台,可以快速從實驗室走到現實世界,協助醫師、科學家和其他研究人員在資料的蒐集更有效、頻率更高。對醫學研究來說,如何快速擴大研究對象的規模,一直是很頭痛的問題,現在蘋果擁有的利基是全球 iPhone 活躍型使用者就超過 10 億人,且分布在不同地理區域,在招募試驗參與者的速度和規模都加快了。

資料顯示,許多在 ResearchKit 推出的研究機構,招募的研究對象,經常一夕之間,人數超過歷史上的研究規模,這在過去來說,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最知名的研究軟體專案包括研究帕金森氏症的 mPower 、自閉症的 Autism & Beyond、預測癲癇的 EpiWatch、追蹤受創後腦震盪的 Concussion Tracker、黑色素瘤追蹤和早期篩選的 Mole Mapper、追蹤產後憂鬱症遺傳基因的 PPD ACT,以及睡眠習慣與糖尿病、心臟病、肥胖症、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憂鬱症等病症之間的關聯性。

以追蹤觀察帕金森氏症病患即時症狀的應用軟體 mPower 為例,自 2015 年推出以來,便已招募超過 1.2 萬名參與者,成為史上最大規模的帕金森氏症研究,其中 93% 的參與者,以往從未參與過任何類型的研究。過去的研究單是要找到 100 位參與研究的人,難度都極高,而且能取得的資訊非常零散。

個人照護開發平台 CareKit

在帕金森氏症的研究中,這款追蹤觀察應用程式軟體透過遊戲等設計,並藉由運用陀螺儀與其他 iPhone 功能如觸控螢幕、運動感測器和 GPS,可以每天測量患者的靈活性、平衡性、步態與記憶力等,協助研究人員診斷並進一步了解帕金森氏症。這也讓研究人員對影響症狀改善或惡化的種種因素,如睡眠、運動與情緒等獲得更深入的了解。這種天天測量的頻率,與過去研究人員可能每 6 個月才能觀察到病患的情況完全不同。

全球至少有千萬人受帕金森氏症之苦,是急須解決的問題。由於帕金森氏症的症狀每天都可能改變,需要長期頻繁的追蹤,最新的 mPower 又加上個人健康照護 CareKit ,病患可以將這些數據和家人及醫師分享,醫師也能夠透過這款服務,即時根據病患的狀況提出更新的復健計畫。 CareKit 是 2016 年推出新的個人照護開發平台,不像 ResearchKit 必須經過研究單位審核, CareKit 是可以自行下載的程式軟體,主要分為 4 項應用,包括治療後或術後追蹤的 Care Card,監測體溫或測量疼痛與疲勞紀錄的 Symptom and Measurement Tracker,比較治療結果的 Insight Dashboard,以及與醫師及家人分享的 Connect。

開發商的軟體程式也不限於一般消費者,包括糖尿病、精神疾病或是懷孕等的追蹤,醫院也開始應用這樣的程式來加強醫師和病患的溝通,以鼓勵病患術後或治療後適當的照護。比較知名的有美國杜克和波士頓兒童醫院共同研發 Caremap App,可以隨時掌控對孩子的健康照護,以及由 One Drop 研發的 Diabetes Care App 追蹤疼痛、飢餓與暈眩程度,並和各種測量數據進行比對,如血糖值等,並且一樣可以分享。

看起來蘋果利用 iPhone 這個開發平台,在醫學研究和居家照護都有所斬獲,不過真正有利潤的還是企業對企業的市場,包括醫院和保險機構等。以企業對企業的市場來說,某些醫院使用 iPhone 和 iPad 已經超過5年了,可以看到醫師手上不是 iPhone、iPad 就是 Apple Watch ,主要運用在病患遠端數據監控和醫院住院照護的即時溝通應用,所有病患最新的病況和診斷檢測結果都會即時發送到醫師手中,醫師透過這些裝置,也可以與其他醫療人員溝通並即時下達指令,有效提升醫療機構對病患的服務流程。

此外,保險機構對蘋果而言,又是另一個流口水的大批發市場。其實蘋果很早就和保險公司合作,美國保險公司 Aetna 就是藉員工福利的名義,免費派送 Apple Watch 給 5 萬名員工,不過公司員工必須同意加入健康回饋計畫。而且,Aetna 在 2016 年 9 月,已開始與大型保戶討論,利用 Aetna 的健康照護管理系統,結合蘋果產品包括 Apple Watch、iPhone 和 iPad 等裝置,來蒐集相關數據以協助 Aetna 對客戶進行健康和疾病照護管理。當初 Aetna 還宣布,只要是新的保險客戶,無論是企業或是個人戶,Aetna 都會提供補助購買 Apple Watch 。

壯大版圖  購併結盟添戰力

為進軍健康醫療產業,蘋果除了開發 HealthKit 、 CareKit 和 ResearchKit 之外,也試圖透過結盟和購併的方式進入數位化醫療領域。2016 年 8 月,傳出蘋果收購一家提供開放性的醫療個資平台公司 Gliimpse ,該平台讓用戶可以輕鬆管理與分享自己的健康資訊,雖然有關的收購金額和條件並不清楚,不過市場分析師認為,這與蘋果的健康平台 ResearchKit 和 CareKit 相似,有相輔相成的功效。

市場分析師指出,現金滿滿的蘋果,應該購併市值約 60 億美元的行動醫療程式軟體公司 Athenahealth,該公司整合電子病患和醫療機構後勤和護理協調服務,範圍涵蓋帳務管理、病人管理、轉診管理和臨床管理。如果蘋果購併 Athenathealth 可以搶進至少 8,300 份的病患電子病歷市場,以及經由該公司的 Epocrates 軟體,馬上可以連結全美一半以上的醫師網路,這對蘋果進軍醫療數位化的市場絕對是一大助力。

其後,蘋果也宣布與 Health Gorilla 合作健康醫療和診斷數據,以及聯手血糖監測廠商 Dexcom ,藉此擴大硬體的服務範圍。Dexcom 主要生產連續式血糖監測(CGM)裝置,一天最多可偵測 288 次的血糖數值。Dexcom 正在打造支援 Apple Watch 的行動程式,讓使用者在手錶上就能看到以圖表呈現的血糖數值。

蘋果進軍數位醫療的關鍵布局

▲ 即時監控用戶的健康數據,成為醫師的行動聽診器。(Source:蘋果

台廠如何搶分一杯羹?

這樣的版圖看起來很壯大,但是整合與看到效益都需要時間,為了真正當下就可以掌握與消費者互動,蘋果需要研發自己的醫療相關產品上市,但這可就需要美國 FDA 的核准。Apple Store 也販賣著許多 FDA 核准的產品,然而這個大企業本身卻從來沒有任何通過 FDA 核准的產品。

還好過去幾年,蘋果已經和 FDA 協調進行一項試驗,協助 FDA 如何指導監控低風險的數位產品,現在看起來也有些進展。今年 9 月 12 日,蘋果在新產品發表會上宣布,公司已經取得美國 FDA 兩項屬於軟體產品的醫材核准通過,包括了心房顫動檢測演算法和心電圖(atrial fibrillation-detecting algorithm and an ECG)軟體醫材。兩項產品將建置在 Apple Watch Series 4,同時在 9 月 21 日開始出貨。

健康醫療產業需要更大的創新,雖然貴為科技巨擘的蘋果,想要搶占一席之地,也不是這麼容易;不過,以庫克為蘋果打造快速近乎完美的量產供應鏈,搞不好向來低調的庫克已經祕密進行多項產品研發,但現階段仍無法揭露。也許整個態勢就如同庫克最喜歡的一句話──美國林肯總統所說的:「我會準備好,因為有一天我的機會將會來臨。」

只是,如果有一天蘋果 iPhone 成了美國 FDA 管轄下的產品,台灣科技代工大廠看到這樣的趨勢,該如何因應?健康醫療如此龐大的產業,台灣該如何才能分到一杯羹?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達志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