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輻射與惡性腫瘤關聯究竟多大?美國政府 10 年大型報告結果出爐

41

轉載從: Tech News 科技新報

手機輻射與惡性腫瘤關聯究竟多大?美國政府 10 年大型報告結果出爐

手機輻射對人體到底有否傷害?經過十多年研究,由美國政府主導的國家毒理學計畫(NTP)近日發布了最終報告,有明確證據表明,雄性大鼠暴露於 2G、3G 手機使用中的高水平射頻輻射(RFR)後,其心臟患有惡性腫瘤;至於雌性大鼠及雄性、雌性小鼠的癌症是否與暴露於 RFR 有關,證據模棱兩可。

國家毒理學計畫(National Toxicology Program,NTP)由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HHS)委託進行,耗資 3,000 萬美元,最終結論除了來自內部作者研究外,也有取得一組外部科學家共識,報告於今年 2 月發布草案、3 月進行審查。

這些實驗老鼠從小就開始間隔性暴露在射頻輻射(radio frequency radiation,RFR)環境中,每天約暴露 9 小時,小鼠暴露量 2.5~10 W/Kg,大鼠暴露量 1.5~6 W/Kg,最終報告分析,外部專家們都同意射頻輻射 RFR 與雄性大鼠腫瘤之間證據確鑿的關聯性。

看到這裡,我們該憂心忡忡手機輻射對人體影響之大,終於鐵證如山了嗎?

事實不然,所有研究都無法告訴你,手機使用會比昨天更不健康或更安全。NTP 資深科學家 John Bucher 強調,人類使用手機時暴露的 RFR 強度、時間長度,都無法與研究中的大鼠、小鼠相比較,這些小動物在實驗時間全身都接受 RFR 暴露,而人們使用手機時,RFR 只暴露在聽電話的耳朵及附近局部組織。

此外,研究中實驗動物的 RFR 最低暴露值,已經是目前手機使用者允許局部組織能暴露的最大 RFR 值。所以大家看完這份報告的結論後,可以給自己上點警惕心,但不用過度擔憂。

正在走入歷史的 2G、3G 通訊技術

另外,這份研究始於 10 年前,當時 2G、3G 網路是手機與短信的標準行動通訊系統,不過 2G 通訊現在只還在非洲與南美洲流行,美國、亞洲和歐洲的手機通訊大多已改用 3G、4G 技術,而這份報告並不是針對 3G、4G 甚至 5G 的 RFR 類型進行評估。

2G 通訊頻率落在 900 MHz(megahertz),新一點的 3G、4G 通訊頻率稍高,而可能到來的 5G 又要比以往技術更高頻,一些專家說,高頻段訊號反而不太容易穿透動物體;NTP 首席毒理學專家 Michael Wyde 也說,5G 是一門尚未真正定義的新興技術,根據目前理解,它可能與此次研究的內容有頗大差異,我們不能判定 5G 技術比其他 RFR 頻率更安全或更不安全。

此外,雖然研究人員發現 2G、3G 通訊的 RFR 類型與心臟腫瘤有關,但也意外發現雄性大鼠的壽命延長,他們認為可能與慢性腎臟問題減少有關,多數老年鼠都受慢性腎臟問題折磨而死亡。

那我們就敢說暴露於高數值 RFR 能減少慢性腎臟問題嗎?不,沒有人可以擔保,就像沒有人可以拍胸脯保證使用手機會致癌一樣。

手機輻射與惡性腫瘤關聯究竟多大?美國政府 10 年大型報告結果出爐

(Source:pixabay

NTP 未來將持續監測 RFR 對生物體的影響,除了關注癌變細胞,也會注重組織中的 DNA 損傷,但他們會先打造一個更小的 RFR 暴露空間,這樣方能在數週或數月內評估出新的電訊技術,而不是一分析就 10 個年頭過去。

總之,在沒有確定性的大型研究出來前,如果你想玩手機、打電話,就別鑽牛角尖想那些副作用了。

(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