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有庠創新論壇-科技系列講座:AI 帶來的典範轉移超越工業革命發明

24

轉載從: Tech News 科技新報

2019 有庠創新論壇-科技系列講座:AI 帶來的典範轉移超越工業革命發明

因應 AI 時代浪潮來臨,徐有庠先生紀念基金會 3 日攜手元智大學舉辦「2019 有庠創新論壇-科技系列講座」,邀請台大副校長陳銘憲暢談大數據與 AI 技術應用,透過經驗分享鼓勵莘莘學子勇敢迎接新興產業的機會與挑戰。

今年 1 月剛接任台大副校長的陳銘憲,同時也是台大電資學院院長及電機系教授,也曾擔任中研院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主任、資策會執行長等職務,一直致力於雲端運算相關研究。

對於長期關注科技發展的陳教授來說,經常會被人問到的問題便是「AI 有沒有可能只是一股浪潮?」對此,陳教授表示在他看來,AI 不會是一股潮流,就像電力為人帶來的影響一樣,AI 時代將會像「大江東流」,擋也擋不住。

新 AI 帶來的典範轉移

儘管人們能普遍使用網路是近 20 年才有的事,但網際網路概念事實上早在 1950 年代就已經出現,只是一直到 1991 年被譽為「網路之父」的 Tim Berners-Lee 提出 HTML 和 HTTP 架構,網路才開始廣泛為人所應用。

2000 年之後,隨著雲端應用成為顯學,以搜尋引擎起家的 Google 逐漸站穩腳跟,並在 2004 年正式上市;2005 年後,大數據應用開始受到關注,這不僅促使 Google、Amazon 等科技巨頭成形,也推動 2011 年以後的新 AI 時代到來。

與 1980 年代談論的 AI 不同,在深度學習、神經網路技術受到關注下,新 AI 技術開始快速發展,其中又以語音和視覺上的應用出現最多突破,在新技術快速出現下,也讓各國政府開始正視產業競爭,像是川普便在年初發起 AI 倡議,宣示美國發展 AI 決心。

陳教授認為,由硬體、軟體、網路和儲存技術的「點」,至 Web、Search、雲端、社群網路、大數據代表的「面」,網路在各層面的發展都在持續推動科技演化,而就像 Web 和雲端帶來的改變一樣,AI 的演進也將帶來科技發展的典範轉移。

「在我個人看來,新 AI 帶來的典範轉移已經超越工業革命時真空管、電晶體的發明,對人類生活帶來的影響將是重大而深遠的。」

CBA:Cloud、Big Data、AI

在 2018 年《網路趨勢報告》(Internet Trends Report)的分析中,以精準分析網路發展趨勢聞名的「網路女王」Mary Meeker 指出,21 世紀推動經濟的主要引擎將會是運算能力(Compute Power)與人類潛能(Human Potential),其中她又特別點出「ABC」將會是其中的關鍵。

所謂的「ABC」,指的便是 AI、大數據(Big Data)與雲端(Cloud),陳教授指出,雖然 ABC 念起來較為順口,但以實際上發生的順序來說,卻是會以「CBA」的形式進行。

在雲端基礎設備普及後,Gmail、Youtube、Facebook 等 SaaS 相關應用興起,才有了大數據時代的來臨,而有了大數據之後,也才扶植起應用深度學習技術的新 AI 時代的到來。

2019 有庠創新論壇-科技系列講座:AI 帶來的典範轉移超越工業革命發明

台大副校長陳銘憲(左三)和元智大學校長吳志揚(左四)、元智大學師長合影留念。(Souece:TechNews)

產業 AI 化、AI 產業化

Meeker 在報告中指出,2007 年全球網路使用者大約不到總人口的 4 分之 1,而在 10 年後,網路使用人數已經上升至總人口的一半,這些使用者平均遊玩時間為 6 小時,其中一半以上是使用行動裝置,這個數字也在隨著時間持續增加,從中可以看出網路應用的發展趨勢。

在網路發展的進程中,各項技術都會持續進步,硬體會越來越便宜、軟體和儲存技術會越來越大,由於人的反應時間有上限,當發展到一個階段,多出來的運算能力便會朝著個人化、智慧化作運用,這些便會成為推動 AI 發展的助力。

在陳教授看來,現在發展的 AI 應用大致可以分為兩類:透過 AI 技術為產業加值的「產業 AI 化」,以及 AI 技術發展出來的「AI 產業化」;像是金融保險、零售、製造、觀光及醫療都是可以受惠 AI 化的產業,而個人化廣告、語音助理則是 AI 發展所衍伸出的項目。

而無論是哪一種,可以確定的是,整體發展對台灣來說是有優勢的。陳教授指出,台灣人力素質優良、有靈活思維、對於新科技接受度高、在部分 AI 領域也有相對領先的實力,只要把握軟硬整合,台灣產業擁有相當多發展AI的機會。

「我們正站在時代的轉捩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