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若中國能提早對疫情做出反應,全球疫情有望減少 95%

24

轉載從: Tech News 科技新報

研究:若中國能提早對疫情做出反應,全球疫情有望減少 95%

全球各國仍忙於應對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科學家在探詢病毒起源、弱點及治療方案之際,也不禁想問:如果對病毒的行動的更早,是不是可以彌補許多事情?

在即將刊載於《自然》(Natrue)的最新研究中,英國南安普敦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團隊便探詢了這個問題的答案,結果顯示,如果提早做出反應,疫情的擴散確實能夠大幅減少。

在這項研究中,團隊使用旅行、疾病相關的匿名數據建立複雜的模型,這使他們能看到人類行動和疫情在不同情境下的演變情況;由於不論是藥物或疫苗,都得花上一段時間才能出現,研究人員主要關注的是非醫藥干預措施(NPIs),即透過減少人群接觸率來防止病毒傳播。

結果顯示,非醫藥干預措施的快速部屬對於預防病毒跨地域傳播來說極為有效,如果能提早 1、2 週採取相關措施,確診病例將可減少 66%、86%,如果提早 3 週將可減少 95%。

以 4 月底全球武漢肺炎確診統計人數來說,95% 意味著約 285 萬人。

在疫情剛開始的階段,中國曾試圖淡化這種風險,質疑並管控在社群媒體上提醒疫情訊息的「吹哨者」發言,從研究結果來看,這種幾乎是中國本能反應的掩蓋行為,確實也為全球帶來嚴重代價。

儘管如此,這項研究的重點並非怪罪任何國家,研究作者、南安普頓大學 WorldPop 小組主任 Andy Tatem 解釋,全球目前有許多地區正面臨與中國當時相同的選擇局面,希望這項研究能提醒疫情即將爆發的國家,積極規劃、採取措施對預防病毒傳播來說多麼重要。

考量到不同的國家可能需要不同的作法,團隊正在為模型調整新設定,來符合中國以外地區的情況,希望能協助各國就如何最好實施相關措施來做出明智決定。

研究也建議,中國的社交疏離未來仍應持續一段時間,「結果顯示,在未來幾個月,中國應該繼續進行社交疏離措施,以免在限制取消後病例數再次增加」。

(首圖來源:Flickr/The National Guard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