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研發不是最大難關,製藥大廠承認最大難題是分配

26

轉載從: Tech News 科技新報

疫苗研發不是最大難關,製藥大廠承認最大難題是分配

突然之間,新冠病毒(COVID-19)疫苗出現年底就能施打的希望,成為各國經濟復甦的最大王牌,廣泛施打時間也加快,如比爾蓋茲支持的南韓製藥公司 SK Bioscience 可能在明年 6 月之前就可生產 2 億個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新冠病毒疫苗可說是現代歷史上規模最大,最重要的產品發布,但快速製作疫苗可能不是最大的難關,如何分發疫苗給全球才是最大挑戰。

為了加速新冠病毒疫苗開發,比爾蓋茲的基金會於今年 5 月向 SK Bioscience 贊助 360 萬美元,SK Bioscience 除了研發自己的候選疫苗,也是阿斯特捷利康製藥公司(AstraZeneca Plc)的疫苗合約製造商之一。

阿斯特捷利康是全球疫苗競賽領跑者之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數據,目前正在開發 160 多種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儘管目前只有 25 種正在人體研究,但與牛津大學一起開發的阿斯特捷利康疫苗已進入人體測試第三階段,也是最後階段,他們雄心勃勃,希望在年底之前獲得監管機構的緊急使用授權,增加人們希望年底前注射疫苗的希望。

大規模生產已是艱鉅任務,頂級製藥公司領導層認為,分銷將是最大的挑戰。彭博新聞(Bloomberg)分析指出分銷難題很多,空運容量是第一個問題。阿聯酋航空 SkyCargo 製藥部門最近估計,一架波音 777 貨機可攜帶 100 萬支單獨劑量疫苗,加上研究發現,要保護世人免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兩劑疫苗可能比一劑更好,這表示運送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將需約 8 千架貨機空間,這並非不可行,但需全球戰略協調至一致。

另一個容量問題涉及製冷。新冠病毒疫苗有個重大缺陷,就是必須在攝氏 -80 度溫度下儲存,即使已經有一些要藥廠的配方可短時間存放於較高溫環境,但延長保存期仍然需要極低溫環境,然而世界大部分人口缺乏可在極端低溫運送的供應鏈,因此製冷設備也是將疫苗普及化的挑戰之一。

第三的挑戰是運輸成本,由於大流行使航空業陷入混亂,品牌藥和非專利藥業已經承受高昂的運輸成本。當結合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複雜運輸要求時,昂貴的解決方案無法推動疫苗全球普及,因此,迫切需要新遊戲規則。

報導指出,疫苗供應鏈比個人防護設備,如口罩和手套複雜得多,現在無論船運、空運和道路運輸業都承認,他們還沒有準備好應付將最終新冠疫苗從製藥商運送給數十億人的挑戰。

報導還提到其他一連串分配挑戰,像是機場準備問題、貿易保護主義政府行為,如政府計劃對供應鏈施加主權壓力破壞國際合作等。報導提到上週美國國會舉辦一場聽證會,就在拷問製藥大廠執行長關於疫苗是否在美國製造,以及從哪些國家獲得原料等問題。

默克藥廠(Merck)執行長承認,人們只關心有效疫苗的科學難題,但在某些方面,真正且更棘手的問題其實是分配。

(首圖來源:Flickr/Jernej Furman CC BY 2.0)